与会攻金陵城的各路人马,已达两万人。更让人欢欣鼓舞的是,原本是隶属于清廷的“镜清”“保民”“楚观”等十四艘舰艇,阵地起义,前来投奔江浙联军!至此,起义军各部水路并进,军威大振!
而当时,袁世凯给张勋发了一封密电,内文称“东南半壁,悉赖我公”。这张勋,是总督府军事上重要的负责人,接到这样的一封密电,会作何感想呢?多半会是这样的,张勋将电文一摔,暗自苦笑道:袁大头,金陵城对“东南半壁”的意义,就不用你来教我了吧?只是,你袁大头手握重兵,可曾派了一兵一卒前来增援?这还不算,原本由你节制的那十几艘舰艇,也调转炮口,来炮轰金陵城了。此情此景,说“袖手旁观”,都已经是对你最大的恭维了。说得不客气一点,你甚至就是,要借江浙联军之手,置两江总督及其手下于死地,除之而后快了……
如此一来,张勋对于如何守住金陵城,那信心,就像寒霜打过的茄子,蔫了下来。
尽管,当时的江浙联军方面,并没有截获这份密电。不过,他们都已经很清楚,盘踞在金陵城里的两江总督以及张勋等人,早已是“四面楚歌”,只能够作困兽之斗了。
11月20日,江浙联军开始会攻金陵城。激战十多天之后,至次月3日,金陵城完全光复。
大势已去之际,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在倭国军舰的掩护下,逃亡上海。江防军统领张勋,眼见败局已定,率残部逃往徐州。至此,盘踞金陵的清廷三巨头,就此作鸟兽散。
硝烟散去,12月下旬的这一天,赵昭婷和徐海韬,在公事之余,就在外面漫步一下。
路过两江总督府的时候,赵昭婷这样说道:“海韬啊,如果那天夜晚,我和涂头领等人行刺成功的话,接下来的光复金陵城,我方就会少付出一些代价了吧?”
徐海韬淡淡一笑:“赵姑娘,按照当时的局势,无论如何,我方都是要光复金陵城的。以后的事情也证明了,就算张人骏、铁良、张勋等人肢体完好,也注定是要失败的……”
赵昭婷暗自寻思道:徐大哥的这几句话,是不是有点顾左右而言他的味儿吧?是啊,对于行刺来说,无论得手与否,我们区区几个人,在敌方的重重防卫之下,要想全身而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只要还有别的选项,一般情况下,近几年,盟会上层,也不太主张行刺了。当然,从徐海韬的角度来说,我和涂头领等人,只要进了总督府,多半就是有去无回的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是不愿意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