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一件好事情。”
“孙公子,”赵昭婷接过话,“你的意思是,从这儿出城,容易找到自己人?”
“甚至,援军要来的话,多半也会从东边而来……”雪儿这样说道。
也就在这时,涂头领也过来了。
四个人一番商议之后,作出了及早东撤的决定。
长夜将晓,借着越发透亮起来的晨曦,一行四人,向东突围。
这一路上也算顺利,没有人追击,没有遇到哨卡,更没有被哨兵盘查。天色大亮之际,一行四人,就来到了城外的一处树林子下。
四处查看了一下,发现这一带地方,确实不是总督府旧军的防区,四个人也就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化险为夷之后,赵昭婷的心里,却依然有点不自然,就这样问道:“涂头领,总督府的那些人,就这样轻易地放过我们了?这件事情,是不是有点蹊跷呢?”
凝神片刻,涂头领这样回答道:“嗯,首先嘛,如果总督觉得,目前最大的威胁,就来自于城外的新军。这样一来,对于我们这几个‘散兵游勇’,也就无暇顾及了。另一方面呢,如果那马先生,马先生怕人笑话,多半只是这样说,自己是被一伙新军劫持的。至于和行刺相关的事情,他想,既然总督府这边的人,根本就不知晓,自己又何必多开口呢?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总督身边当差,紧要关头,能够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是不错的了。要不然,总督让自己带上一队人马,掘地三尺,也要把刺客找到。这,这不是自己找事情做,自找苦吃吗?”
眼见涂头领的分析,入情入理,赵昭婷也就放下心来了。
休整片刻之后,一行四人再经过一番周折,找到了城外的新军。
11月3日,在群情激奋、大势所趋的局势之下,经过盟会成员的不懈争取,新军统领徐绍帧最终决定,与总督决裂,发动起义。
经过数天激战之后,由于敌强我弱,新军在秣陵关一带失利,只能暂时处于守势。
在此紧要关头,盟会总部召开紧急会议,策动江浙各军组编联军,作为光复金陵城的主力。与此同时,通电已光复的各省,速派援军,共赴光复大业。至11月11日,新组编的江浙联军,总兵力已达万余人。然而,就算是这样,新军与旧军相比,人数上依然处于劣势。
这一天,赵昭婷、徐海韬遇见了自武汉方面赶来的援军,其中就有小玲子和牟煜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