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况才有所好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楚王朱桢也许真的不是见钱眼开,不是吝啬。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穷怕了,自己出来过日子,才懂得了仔仔细细。当然,这在朱元璋看来就是抠门。
不多时候,朱桢便拿了厚厚一摞银票回来了。自从朱元璋在朱标的帮助下改良了货币,大额的金银都是用大明龙钞代替,就像朱桢这带来了几百张银票,几乎都是一千两的面额。因为便于携带,所以也不需要人家护送押运。现在经常会有商人,浑身上下只有一个包袱,但是却有十万两银子在其中。
朱桢将银票都装在了一个精美的木盒子里,然后依旧有些不舍地递给朱元璋。
“父皇,您得说话算话啊,等您回了应天,可得赶紧让我大哥还给我……”
朱元璋已经被他气得笑了。
“怎么?你是觉得你这个父皇,堂堂洪武皇帝,你亲爹,会因为几万两银子而赖账不成?”
“不……不会的!”
朱桢本来想说不好说,但是一看朱元璋还有脱靴子的倾向,只好及时改口成不会的,也算是救了自己一命。
父子二人面面相觑,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朱桢也觉得有些尴尬,只好先开口说道。
“父皇,您准备时候出发?”
“朕一会儿就走,省得还得多吃你一顿饭!”
朱元璋没好气地说道,作为一个记仇的男人,朱桢刚才的举动已经让他记在心里了。而朱桢只能尴尬地陪笑。
“父皇,您不要生气,儿臣也不是吝啬,只是府上没有那么多钱罢了,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儿臣确实有很严格地遵守您老人家的嘱咐,没有鱼肉百姓,中饱私囊。这每一文钱可都是儿臣的俸禄和赚来的,所以才会有些小气……”
朱元璋叹了口气,他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坦白说他也是这样。因为只有体会过金钱的来之不易,才会更珍惜手中的每一文钱。那些挥金如土的,多半是没吃过苦头,花的不是老子的钱,就是从百姓和官员手里得来的,不是自己的钱,花的自然也就不心疼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朱元璋的大女儿临安公主,从小便是娇生惯养,但是因为李善长获罪了,所以和驸马李祺一起被流放。之前领旨回到应天,整个人已经变得异常节俭。一身粗布衣裳,也没什么首饰,甚至连上街买菜都会跟小贩讨价还价。只能说光凭外表完全看不出来,这是朱元璋的掌上明珠。最后还是朱元璋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