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是同样是这一年,对于贾东旭来说可就不是一件好事了,贾东旭的储备干部被撤了。贾东旭还在车间里干着呢,就听到联络员来叫他去劳资科一趟,一个现在没有那么方便的电话,更没有网络办公,所以大厂里,行政部门,每个或者几个都会有一个联络员,专门负责叫人,或者联系相关部门的人,有的叫通信员,有的叫联络员。贾东旭接到联络员的通知,听说是劳资科有请,贾东旭还是挺高兴的,他以为,他的储备干部要转正了。
也是世上哪有当九年储备干部的道理,他要是多活二十年就能知道,别说九年,十九年,二十九年的储备干部也不是不存在,他要是能活到新世纪,会发现有人干了一辈子储备干部,都没有转正的也是大有人在。他当了九年的储备干部,是全厂时间最长的人了,现在技术管理岗位缺人,很多储备干部连三年的观察期都等不到,就会转正,贾东旭可等了三个三年了,三年又三年,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结果今天好消息不就来了吗。
他兴冲冲的进了劳资科,劳资科的副科长亲自接待的他,现在劳资科的权力很大,从工人录用,工人关系调整,工人工资规划和发放,可以说只要涉及工人,基本都是劳资科的任务,一般一个大厂都会配三到四个副科长,轧钢厂经过几年的扩张,已经算是一个大厂了,光工人都有一万六千余人,然后还有配套的新政人员,大约是工人的三分之一,全厂职工超过两万人,所以劳资科配了四个副科长。
这个比例很有说法,作为一个工厂,工人肯定是占据大多数,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从工人的四分之一到一半都有,行政后勤人员比例越高,这个工厂所带的附加属性越多,越少,越贴近于生产类工厂,比如纺织厂,除了几个头部大厂,大部分连四分之一这个比例也很难维持,而很多机床,重机,化工,钢铁这种工厂,工人和行政人员的比例大约是七三开,他们会有一堆不服务于生产的部门。三比一的行政人员比例,属于重点生产工厂的标配,也就可以看出,轧钢厂是个重点,但是依然是一个普通生产类工厂。
这里面还有一个劳资和人事责任划分问题,现在两个部门还没有合并,人事科是专门管行政人员的,有的时候也叫组织科,换句话说管的是干部编,是上级单位派驻到工厂里面的,同时接受上级人事组织部门和同级厂委双重领导,只管理干部的人事任免问题,其它工作由其它部门分担,比如档案室等等。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