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之策,经历汉初黄老之治,汉武帝不得不迁徙富豪,打击豪强。董仲舒上《举贤良对策》,主张教化民众,唯贤是举。说白了,董仲舒所上的《举贤良对策》也不过是顺应汉武帝所求,达到集中皇权的效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后,董仲舒所提出的“天人感应”“大一统”之说,和进言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也意在教化百姓。“仁”乃“德治”;“义”和“礼”则作为评判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道德原则;“智”乃是通过学习和修养来提升个人品德和社会秩序;其中“礼”也长期作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
“在此规范下,才强调了顺应天命,君臣有别;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等诸类思想。在此思想下,多得是愚忠的贤臣良将,也多得是女子的坚韧和不屈。这本没什么不好,能稳定社会秩序的思想也不该称为“坏事”,但,君又怎能全然无垢?”
她说到此处,齐麟也缓立而起,眸中多有感念,“在此之前,本王的王妃就对顾念赞许有加,顾念也的确该被人们认可,他毕竟是母妃为本王留下的贤能。但,我们永远无法知晓的是,他到底知晓多少君王的肮脏勾当,亦不知晓他到底截获了多少君王的私心与私欲...”
他渐渐缓叹,“这人啊,是容不下一丝尘垢的。即便对方是圣贤,只要得知对方曾做过违心之事和骇人之举,就必会被诟病。”
“换句话说,这和爱慕一人是一样的,爱慕之人可以是完美的,所谓“情人眼中出西施”也便是这个道理。可一旦知晓对方私下都做过哪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和经历过哪些不光彩的事后,即便再爱慕也会瞬间无光,甚至还会倍加唾弃。”
“唾弃一旦产生,必会比常人还要厌恶上千倍、百倍,因为其中有识人不淑的成分,也有自我否定的愤怒。可人又怎会容忍自我否定呢?大多数人终会将一切错误转嫁到对方身上,最终的结论也永远不会是自己做错了,而是对方欺骗了他,错也全在对方身上。所以,他会比常人多上万般愤怒,也会比常人更想对方不得善终。”
海楼点头,“不错。在不知顾念都知晓哪些隐秘之事前,此人不可重用。假如,他已了解清楚老王爷和顾侯爷的死因,那他此次参加文武科举也只为一件事...”
齐麟,补充道:“不知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顾念已是暗网头目,拥有着这世上最神秘、最庞大的权势和组织,他可以凭借情报和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