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秩序,秩序规定利益,利益导致冲突,冲突渴求和平,和平需要权力。
贵族和教士,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暴力掌控者,以血与火浇铸权力的冠冕。他们高高在上地站在社会阶层的顶端,俯瞰着在权与力面前低下头颅的卑微平民,主宰着资源的创造与调配。
但在交通不便,通信迟延的中世纪,权力的延伸有其极限。
热爱居住在乡间城堡的掌权者们,挥出权力的套索时,最多愿意花力气驱使上城区的所谓贵族,为他们效劳。
至于下城区的贱民们,他们是不愿意多花一点力气多看一眼的。
抓大放小,这是权术的奥妙。
但下城区的利益只是相对微小,而不是空白。
掌权者只是出于性价比的考虑,才没有直接伸手。
而是像丢骨头给狗一样赏赐给了上城区,作为权力的小小赏赐。
在第三次河岸战争结束后,拉特兰公约重新确立所有的秩序,余波从琶醍和亚琛,拉特兰到维恩,一直扩散至法洛兰王国边远的孚日下城区。
兵过如梳,联军攻入城内,令留在城中的富商巨贾惶恐不安,又在和约敲定前徐徐撤退,留下秩序不存,百废待兴的丘墟。
几次小小的明争暗斗过后,被战争冲击得苟延残喘的行会,又艰难建立起来,在下城区形成了新的秩序。
头部的行首和会老,加入和约一手缔造的上城议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掌权者的意愿,分为各个派系。
末端的贫民,在行会中扮演着边缘人的位置,最终成为行会控制的地下帮派、街头帮派的成员。
以武力震慑着外地人、行会竞争者,不服管束的刺头,等等一切不是“我们”的人。
曾几何时,柯林也是其中的一员。
柯林从街头帮派的混混起家未久,又在上城区的治安卫所任职,对议会、行会与帮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了如指掌。
汉诺森帮作为赫尔曼来的外地人,受到本地所有帮派的共同排挤。
但他们的赫尔曼背景,却刚好合了阿勒芒派的心意,成为了他们在下城区的利益代言人。
阿勒芒,即旧语中赫尔曼的发音,指代上城议会中的亲近赫尔曼的派系。
多是从其他地区流亡过来的大银行家,商行大亨,非是从下城区深耕起来的手工业商和工场场主,彼此之间相看两厌,互为仇雠。
作为赫尔曼各路诸侯的大金主兼之债主,空中楼阁的阿勒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