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都去了其他地方,此刻大部分护卫皇宫的,都不是效忠于朱由检的。
毫不夸张的说,皇宫不说被大臣完全掌控,但至少也是大占优势。
之所以一直没有动手,是因为有些人觉得做到这种程度,已经足够了,距离他们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文官集团内部,本身就是有分歧的,里面的保守派,觉得必须要想办法换一个新的皇帝,才能稳定局势。
而进步派觉得,当今陛下极为聪明,加以调教,未必不是雄主,更有利于大明。
文官集团的确是一个整体,但每个人的思想并不相同,只是在滚滚洪流之下,一些个体的思绪只能被迫潜藏,他们只能被迫做一些自己不愿意的事情。
就像放弃辽东,其实很多人都是支持的,当初的王在晋、王在晋之前的熊廷弼,王在晋之后的高第,都是主张放弃辽东的。
而且不止是辽东的将领,朝中的很多大臣,其实都主张放弃辽东。
但这些声音,因为朱由检的势弱,而无法展现,事实上,哪怕阉党势强的时候,这些声音,依旧很难成为主流,许多人都知道他对,但许多人都没有办法按照对的方法做事。
这本身就是党争的衍生。
可一旦朱由检掌控真正的权力,这些声音,就会冒出来。
真正的权力是什么?
是兵权!是生杀予夺的权利,且在生杀予夺之后,还能保全自己的权利。
文官之中,不是没有好人,只是这世上,没有纯粹的好人罢了。
一旦朱由检功成,掌握北京城的兵权,好人就会冒出来,认认真真的给朱由检打工。
当然,这些博弈,来宫内当差的人并不知道,他们只知道这是肥差,每个月的银子足额发放,还没有任何的风险。
他们需要做的,只是看好这些看起来有些破败的宫殿,让这些宫殿的主人,不要到处走动。
胡汉三是乾清宫外的士卒,一个小小的百户官,但已经足够在此地作威作福。
自从那次陛下和朝臣在乾清宫发生争执之后,陛下从来没有踏出过乾清宫。
当然,他即便提出要走出乾清宫,也会被挡回去,理由很多,诸如局势混乱、宫中有刺客,为了保障陛下的安全,希望陛下待在宫内。
这种能够压制皇帝的感觉,实在是让人心醉。
胡汉三走到乾清宫一侧,松开裤腰带,对着柱子抖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