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不远,分机就放在副厂长办公室窗口边上不远,铃声一响在空旷安静的厂区里门卫就能听到并小跑着过去接。
许承安随口问道:“哦,谁打来的?”
老李道:“城里的物资局,说是有两辆咱厂的解放牌卡车指标,让您尽快过去提车!”
许承安不由得大喜,蔡北荣给自己搞定的可不是黑木耳入场省会市场,还有两个卡车指标,以及火车货运那边的环节。
不愧是蔡教授的人脉啊,动作就是快,从省会回来也就半个月左右而已吧,两辆大卡车就安排送到沧城这边了!
老李又提醒道:“对了,厂长,物资局的工作人员还说,您过去办手续的时候,得带上厂子的经营执照复印件等相关材料!”
其实不用他提醒,许承安对这东西也懂,不过还是点了点头:“知道了,老李,麻烦你了啊!”
说话间手伸进兜里,从大罗乾坤袋里拿出一包烟递了过去:“这烟你拿去抽!”
“谢厂长!”
老李乐呵呵地接过烟,暗道给这间厂子当门外可真舒服啊,工作清闲但工资不低,厂长还时不时给自己整包烟,要是年轻时能干这差事就好了,少走几十年弯路啊!
这两辆大卡车的到来,对于许承安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这年头要弄辆卡车可是相当困难的事,通常只配给单位和国企。
虽说今2月国院那边发布了《关于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机动车船和拖拉机经营运输业的若干规定》,从政策上明确了私人能合法购置汽车。
然而规定是规定,实际上能配到个人手里的农机或汽车还是极为稀罕的。
80年代的货运市场属于长期供不应求的状态,这种情况持续到九十年代中期,很多买车跑货运的人还能吃上最后一口肉,这就能看出运输车有多短缺了。
只要能把这些货运车弄到手,每一辆都是能下金蛋的老母鸡,单位和国企都抢着想要,什么时候能轮得到个人,很多私家货车的出现都是八零年代末和九零年代初的事了。
像许承安加工厂这样的私企,八零年代中期能搞到一辆货车都算运气好,更何况是两辆!
许承安也不回家了,从厂里拿了材料,开着嘉陵70转头就去了沧城,先去物资局了解一下情况,顺便拿个指标条子好去农行那边贷款。
半个小时之后,许承安便出现在了沧城的物资局,道明来意。
工作人员让他稍等,很快便叫来了负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