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了。
\n
只不过思乡心切,稍许通融一些。
\n
此非例常的省亲回乡,族内自家热闹一番就是。
\n
切不可大动干戈,反而引得人人侧目,这对本官的清誉多有干碍,于事反而不美。”
\n
“是了,是了,这是四叔考虑不周,还是贤侄说的对。官场上风云莫测,我等乡野之人如何懂得?酒席时我认罚三杯。”四叔郑守业不愧是行商,认错的极快,摇着头满脸懊悔之意。
\n
郑国辉莞尔一笑,说道;
\n
“区区饮宴之事,原本无伤大雅,只是顾虑到人多口杂,难免会有是非传出。
\n
若只是邀请本地知府,同知,通判数人,也并无不可,就当稍加结交便是。
\n
这样吧
\n
郑顺拿着我的名帖,去邀请本地知府数人,就定于明日傍晚,在府中小聚即可。
\n
这些本地的父母官,还是要刻意交好,原本也在情理之中。”
\n
这番安排下去,在座的郑氏族人个个觉得面上有光,腰板都挺得更直了些。
\n
咸丰年间战事频繁,武官的身份地位随之也水涨船高起来,再不复早、中期文贵武贱的情形。
\n
“大伯父,我二哥如今也是朝廷高官显贵,又到双十年龄,这亲事到底该怎生筹办,您老要拿个章程出来啊!”说话的是二房头大哥郑国军。
\n
他与郑国辉同岁,但是小月份。
\n
在通州这个地方,大叔,二叔也可以称之为“大伯”“二伯”,意思是一样的。
\n
听到郑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