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大唐开国近二百年,单是最受重视、录取人数也最少的进士科,也有超五千人通过考试,更不用说还有其他明经、明法等录取率更高的科目了,而且每一年都在源源不断录取更多的举子。
\n
另外,大唐还有一半的官员是以门荫入仕。
\n
如此一来,仅仅只是整个文官集团规模,就已经庞大到不可想象了。
\n
为了安置这么多人,大唐的冗官才会越来越多,每年光是给官员发俸禄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n
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官做。
\n
有人因为丁忧等原因暂时离职,回来就要重新排队选官,有人对官职不满意,辞职之后就一直赋闲,甚至还有人进士及第,却一直没能选上官,等待时间最长的人,据说做了二十年前进士。
\n
——大唐的进士指的是各地解送进京参加考试的士子,等同于宋以后的举人,而非进士。时下也没有考中进士的说法,而是说进士及第。进士们解送入京时,会在各地驿馆题诗留名,及第之后便加上一个“前”字。因此也就将尚未通过吏部铨选、释褐为官者称为“前进士”,有点类似现代的博士后,有文凭没职务。
\n
有这么多人在排队守选、等着补一个官缺,他们一旦被革职回家,几乎不可能再回到朝中。
\n
除非换一个当政的人。
\n
可是雁来今年才不到二十岁,在场这些人能熬死她的几率实在不大。
\n
所以被宣告不合格者,心中的绝望可想而知——他们既是谏官、又是近臣,本来是整个大唐最有前途的一批官员,却一朝化为乌有。
\n
不合格者失魂落魄,顾不上提出异议,合格者自然更不会有异议了。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