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这其中的感触,大概连李绛自己都说不清楚。
\n
相较而言,白居易的心情倒是十分坦然,还向李绛道了喜。
\n
听他提到这个,李绛忍不住问道,“乐天什么时候回翰林院?”
\n
翰林学士算是一条青云之路,当几年学士,本官升转几次,再加知制诰,或是转中书舍人,就能直接入阁拜相了,以元和年间的宰相调动速度来说,差不多也就是四到六年——京官是两年一迁转。
\n
现在翰林院成为本官,迁转路线虽然还没定,但职权范围已经扩大了很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其实已经掌握了部分相权。
\n
奏折的整理和分类,听起来是个杂活儿,但是朝中大小事务的轻重缓急,都在他们手中。
\n
谁的奏折先送,哪一封放在最上面,这其中可操作的空间不小。何况那么多奏折,雁来不可能全都亲自去看,不重要的可能直接交给他们处理,重要的也会让他们将重点归纳总结出来,写上处理建议。
\n
这已经是宰相的职权范围了。
\n
所以在李绛看来,雁来既然执掌朝政,肯定会用他自己的人,翰林院剩下的那两个空额,要不了多久就会补上。
\n
而白居易理当占据其中一个。
\n
但白居易却笑着摇头道,“我想外放,到地方上历练一番。”
\n
听到这话,几位翰林学士都惊呆了,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在发烧说胡话。尤其是李绛这种入仕之后就一直在朝中任清要之职的,更是难以理解。\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