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派出议和的使臣,只能派出二名暗使安煦烈和蒲烈,带上国书,乘船渡过勃海,希望能够与宋军的高层人式,最好是杨炎抵触,表达金国的意思。
船只到达了大宋的海域之后,立刻被宋军的水军现,两人也不反抗,束手就擒,并向宋军表明自己是使者的身份,要求转达给主将。
李公佐得知以后,也不敢大意,先命人将这二名暗使看好,然后立刻飞报给杨炎。
而杨炎接到消息之后,立刻命令李公佐将两人好生送倒燕山府来,并且亲自接见了两名暗使,又问明了情况。然后将两人留在燕山府,同时派人用八百里加急,传回建康府。
杨炎知道,现在大宋其实以经是筋疲力尽了,因此才定下了两个月內必须结束战争的计划。但杨炎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谁知道蒙古军会撐到什么时候。而如果能和金国达成议和,那怕只是开始了议和的谈判,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那时蒙古将陷入宋金的夹击之中,铁木真再顽固,也会撑不下去了。
一但议和成功,金国一定是弱势的一方,毎向大宋进贡一定数目的岁币是不可少的。而在打完这一仗之后,大宋将进入一个恢复的时期,同时还要进行迁都,至少有五到七年的时间里,不会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自然也不会进攻金国。因此与金国达成议和之后,不禁能够利用金国来牵制蒙古,为大宋营造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每年还可以从金国那里得到一笔财物,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不过杨炎虽是这样想,但不知道朝廷里的大臣会如何决定,因此也不敢放安煦烈和蒲烈去建康,因此只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公文,一起上传给朝廷,听候朝廷的决议。
就在他刚刚送出公文之后,赵月如也返回到燕山府,同时也带来了朝廷关于对附蒙古的决议。不过杨炎却并没有立刻向蒙古军动进攻,因为现在高震在通州守得非常好,不妨让他多守几天,磨一磨蒙古军的锐气。
※※支持原创※《宋翔》于1*7*k小说网※支持正版※※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