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炎点点头,和自己猜想的一点也没有错。这一定是完颜长之逃回了皇宫里,引火**而亡。而且这也是保全自己尸身的最好办去。
经过了宋军的奋力抢救,金国皇宫里的大火终于被补灭了。这场火的范围到并不大,但却十分猛烈,显然是事先就准备好了不少干柴、稻草渔油等物,一点着就立刻全面烧起来,所以想要扑灭十分因难。因此与其说火势是被扑灭的,还不如说是把能烧的东西都烧光了,宋军能做的,只是阻止了火势的蔓延,结果在火灭之后,十余间着火的宫殿己被烧得只剩一遍瓦砾废墟。
而后来经过宋军对废墟的仔r搜查,结果在这一片瓦砾中,现了九具尸体,但全都己被烧着了一堆焦炭一样的枯骨,根本分辩不出面貌来。但通过询问皇宫里的宦官、宫女,得到的结果是,这其中确实是就有完颜长之的尸体。
原来在完颜长之出战之前,就早己做好了举火**的准备。在宫中堆积了大量木柴,又沷上渔油,只等点火。两军开始混战的时候,完颜长之就从战场上抽身而回,退回到皇宫中,立刻就点燃了木柴,然后就在火中**而死。其余八人都是完颜长之的贴身待卫,他们都原意随完颜长之一起殉葬,因此也一起丧命于火中。不过现在都烧得面目全非,无法分辩谁是谁了。
杨炎虽然基本能够猜出这个前因后果,但为了保险起见,又连续盘问了好几个人,得到的说法也基本都是说法一致,因此就可以确认,里面确实有完颜长之的尸体。于是杨炎命人将骨殖收好,分别装成几个坛子,暂时保存。同时立刻将夺取中都的经过和完颜长之的死亡结果写成公文,回建康。
而就在这时,建康的诏书也下到了中都城中。这是回复上一次杨炎上报关于金军叛军和蒙古事情的公文。但等诏书传到汴梁时,杨炎以经离开,结果传诏的使臣一路追赶,从汴梁一直赶到了中都,才把诏书送到杨炎手里。
在诏书中,赵忱授于杨炎全权负责处理与金国叛军和蒙古之间的关糸,但一定要确保失地全部收回,其余的问题都可以协商,自行酌情处置。
诏书上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