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轨道。
然而,凡事皆具两面性——印度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这一现实情况亦带来诸多棘手难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社会失业率节节攀升、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以及文盲比例偏高等问题。相关数据显示,印度每年都有逾 650 万名大学生成功取得学士学位,可无奈国内提供的就业机会远远不足,致使将近五分之一的毕业生陷入失业困境。
另据印度经济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当前印度共有约 3300 万民众处于待业状态,整体失业率始终徘徊于 7%上下。由于难以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印度正遭遇严峻的人才流失挑战:仅在 2022 年一年里,便有超 20 万印度人毅然决然地舍弃本国国籍。
印度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熟练工人严重短缺。就拿语言能力来说,印度初、高中阶段的教育水平与中国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实际上,能够流利使用英语的印度人仅仅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大约 10%。近些年来,虽然印度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逼近 30%,但与此同时,中国的这一比例却高达 60%左右。
当前,印度依然有约 1.5 亿的文盲,大约占其总人口的 10%。如此众多的年轻劳动力人口虽然数量庞大,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以及技术素养都相当有限,这无疑成为了制约制造业蓬勃发展的一大瓶颈。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最新资料,印度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竟然超过了总人口的七成之多。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这种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确实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农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仅为 16.8%,而且这个比例还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尽管印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其农业发展显然落后于那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还是各项指标,都相对较为低下。
与此同时,印度可谓是贫民窟林立,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大约有 2.3 亿人正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之中。更糟糕的是,由于长期受到重男轻女这种腐朽思想的毒害,印度贫困人口的生育率一直居高不下,这无疑让本就困苦不堪的家庭雪上加霜。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影随形地困扰着印度。比如营养不良、环境污染以及种姓制度等等。尤其是种姓制度这个痼疾,它犹如一道沉重的枷锁,严重束缚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进而催生了职业世系传承和内部通婚等现象,最终引发了社会不公以及贫富悬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