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就在这个时候,海天之间一道红色的流星腾空而起,在空中炸开火红的烟花,紧接着,沉闷而遥远的轰鸣声滚滚而来,港口上还亮着灯的那些船只周围,瞬间水柱四起,有些倒霉的船被砸穿了甲板,木屑横飞,还有些小船直接莫名解体。
岸上,喊杀声四起,大量的水鬼用铁钩挂住战船,翻上甲板肆意砍杀,还有些黑色甲士在岸边列队,向半山腰的鳌山卫所冲了过去。
此时,鳌山卫山脚下的大宅子里,指挥使余同安被下人叫醒,还没搞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
姜家父子如今正在余宅,下午的时候,他们看到陈吉发去了浮山所附近,就将消息告诉了余同安。
几人商议准备在陈吉发北上返回的路上扮成倭寇截杀他们,但没想到,陈吉发会当晚就对他们动手。
余同安和姜家父子披挂整齐,又催促亲卫家丁集结,这时候前面的情况乱七八糟的传了过来,有说是倭寇来袭的,有说是浮山所叛乱的,有说是大股海盗上岸劫掠的,什么版本都有。
余同安是世袭军职,从小学习临阵指挥,知道这个时候最不能军心紊乱。
他要求部下坚守岗位,又派姜家父子赶紧到即墨县报告,搬救兵,然后领着五十亲卫家丁往堡垒赶。
这个时代的军队,杀敌破阵,靠的就是精锐的亲卫家丁,无论是明、清或者流寇,都是这个套路。
只不过,因为明军政治败坏,财政系统出了问题,导致军费紧张,将领们只有克扣军饷,或者搞走私生意,才能养得起家丁。
比方说关宁铁骑,最有战斗力的,便是吴襄、吴三桂父子的三千家丁;而满清最有战斗力的白甲兵,实际上也就是相当于旗主的亲卫家丁。
因此,别看余同安这个指挥使只有五十家丁,但若是放在战场上,却能实打实的追着几百上千人跑。
余同安带着五十家丁往鳌山卫堡进发,半路上便听见海上隆隆炮响,港口处一片混乱。
隐约听见有人在喊,说什么余同安勾结倭寇,通敌叛国,要求各部不得参与,约束部下。
因为此前余同安本人下达的命令也是坚守各地,因此这帮子喊话的人在四处乱窜,竟然无人阻拦。
港口处的混乱中,影影绰绰有大量黑甲兵到了半山腰,堡垒及其周边火光冲天,眼见是要破了。
余同安此时急了,没有多想就朝那边冲了过去,行至半路,突然从道路两边出现大量的火铳兵,对着他和亲卫家丁就是一通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