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
“且住!阁下究竟何人?”他那犀利的目光,像出鞘的短刀直刺过来。
晚春的晨光透过窗棂,洒在雷神宫后殿的青砖地上。众人围坐在长案前,茶香袅袅,却掩不住空气中的凝重。
胖子手里捏着一叠从现代打印的资料,清了清嗓子:"郭允厚,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出身政治世家,历任文安知县、洛阳知县、工部尚书、户部尚书……"
"说重点。"大鲨鱼不耐烦地敲了敲桌子,"这人到底怎么样?"
胖子翻了个白眼:"急什么?"他抖了抖纸张,"文安知县任上,他主持修了三十里河堤,抵御了三次大洪水;洛阳任上,福王横征暴敛,强占民田,他明面上应付福王,暗地里命令各监司按律办事,不许加征,硬是保住了洛阳百姓的口粮。"
"哟,还是个硬骨头?"猴子挑了挑眉。
"硬骨头又怎么样?"胖子冷笑,"后来他当了户部尚书,九边军饷冬衣从没断过,可崇祯一上台,查阉党,他就被撸了。"
大鲨鱼皱眉:"既然是好官,怎么又跟魏忠贤搅一块去了?"
胖子叹了口气:"当时朝廷就两股势力,阉党和东林党。你想做事?行啊,选边站吧,不然就躺平。"
猴子挠头:"那他为什么不选东林党?东林党不是号称清流吗?"
我端起茶盏,轻啜一口:"郭允厚跟我说,东林党人整天讲学论道,评议朝政,可实际呢?土地兼并、财政崩溃、边关告急。他们除了喊几句'重整朝纲''肃清奸佞',屁用没有。"
胖子点头附和:"天启年间,魏忠贤掌权,辽东军饷按时发放;崇祯上台,加派三饷,逼出百万流民!魏忠贤杀杨涟是不假,可他征矿税、收商税,养活了边军;东林党魁钱谦益呢?收留个柳如是就花了三千两,靠'冰敬炭敬'把国库搬进自家地窖!"
大飞嗤笑:"魏忠贤的坟头草都找不着了,东林书院倒重修了十二次。历史的笔,果然握在活下来的读书人手里。"
老叶一直沉默,此刻突然开口:"这人可以救。"
众人一愣,齐齐看向他。
老叶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沉稳:"第一,郭允厚曾任户部尚书,在朝中人脉深厚,救了他,我们就能搭上这条线。"
"第二,他熟悉朝廷动向,能为我们提供关键情报,避免过度依赖姬家。"
"第三,他是个有底线的人。站队阉党,只是为了借势做事,比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