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中端产品。我们的药材经过化验,不含农药重金属,这在市场上是绝对优势!”
我心中暗笑,明朝的东西要是有农药和重金属才怪。但表面上只是点头,示意她继续分析,手指则在她腰间游走。
但程媛媛的表情很快变得严肃:“不过中端药材市场也面临很多问题。” 她掰着手指数道,“首先是不遵循种植技术,导致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影响药材质量。其次是加工工艺不规范,如干燥、炮制等环节操作不当,可能使药材质量下降。上次去亳州药材市场,我看见济民堂的当归饮片居然敢卖八十八一斤,有效成分却连《药典》的六成不到。这说明什么?说明中端市场缺的不是价格,是品质。”
我望着她说话时不断开合的红唇,忽然想起上周在王家庄,王家的药铺管事抱着刚晒干的黄芪向我请示,要不要掺些石膏粉充数?宣府一带的商家都这么干。当时我随手抓了把黄芪塞进嘴里,清苦的药香在舌尖炸开,比现代大棚里的货不知浓了多少倍。然后我的手习惯性地揉搓着。
程媛媛一把按住我作恶的手:“你知道吗,现在中医在国外可火了,尤其是日本。最近掀起了中医理疗热,大量采购我国的优质药材。他们的汉方药厂简直是无底洞。” 她叹了口气,眼中流露出惋惜:“更严重的是中医后继乏人,药方失传导致中医治疗效果参差不齐。这些都限制了药材中端市场的发展。”
随着她的讲述,我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一个大胆的计划。以老君山王家庄为中心,建立药材种植和加工基地。明朝的环境无污染,药材天然优质,加工后直接通过时空门送到现代,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控制成本。而且,还能带动当地就业,把山民们牢牢绑在我们的利益链上,就跟当初的设想一样。简直是一举多得!
我兴奋得拍了一下大腿:“走,去明朝建厂。” 就听见程媛媛 “啊” 的叫了一声:“你干什么呀!” 她揉着发红的大腿,嗔怪地瞪着我。糟糕,拍错大腿了。
“你刚才想什么呢?着了魔一样。” 程媛媛一脸抱怨。
“去俄罗斯边境建厂。” 我抓住她的手,把话头赶紧纠正过来,“西伯利亚南部有片无人区,气候跟东北老林子差不多,当地政府正搞经济特区。” 这个临时编的谎在舌尖滚了滚,竟变得异常顺滑,“我认识些鄂温克族的猎人,他们祖祖辈辈在森林里采草药,完全不用农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加工基地呢?当地有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