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虏视牲畜如命,现在都被冲散,军队如果分几路出发,即使不能把他们全部消灭,但是可以夺取其牲畜,俘虏他们的妻子儿女,然后退兵返回,冬天再行进攻,大军频频出动,敌虏一定震动瓦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汉宣帝把这封奏书交给赵充国,让他与了解羌人情况的校尉及士兵广泛讨论。赵充国与长史董通年上书进谏,认为匈奴与羌族必有预谋,打算大举侵扰,以阻塞张掖、酒泉,断绝汉朝与西域的交通,所以那里的郡兵尤不可调发,而先零部落首为反叛,其他部落则是被迫胁从,因此赵充国等建议对羌族各部,应当根据主谋与胁从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严惩主谋者,宽恕胁从者,选择了解羌俗的良吏抚慰羌民,这才是万全之策。宣帝将他的上书发给群臣议论。但公卿议论的人的意见完全与赵充国之策相反,认为如果不“先破罕幵,则先零未可图”。
汉宣帝于是任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发玺书嘉纳其策。同时发书给赵充国,指责他迟迟不肯用兵,不顾士兵艰苦,不计国家开支;告诉他朝廷已按辛武贤之策行动;命令他带兵扰乱敌军,并说天道顺当,出兵必胜。
赵充国虽受到汉宣帝的指责,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将军带兵在外,如果适宜固守,就应该以固守之策来安定国家。于是上书承认过错,趁便陈述战略部署的得失利害,他在奏疏中说:
臣听说兵法有“攻不足者守有余(进攻力量不足的但防守有余)”的说法,又说“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善于打仗的人让敌人送上门来消灭他,但不被人牵制送上门去)。”现在四千羌打算侵犯敦煌、酒泉,我军应当整顿兵马,训练战士,等待他们到来。采用“坐得致敌”的方法,以逸击劳,这是取得胜利的途径。现在担心两郡兵少不够防守,却调动他们去进攻,丢下招引敌人上门的策略,却走上被敌人牵引的道路,臣以为没有好处。先零羌虏打算反叛,所以与罕幵化解仇恨,缔结条约,但是内心不能不担心汉朝军队到来,罕幵背叛他们。我认为先零的计策是常希望先奔赴罕幵的急难,援救他们,使合约坚固,我们先攻打罕羌,先零一定援助他们。现在敌人马匹肥壮,粮食正充足,攻打他们恐怕不能损伤他们,恰恰让先零向罕羌施行恩德,使合约坚固,使他们团结。敌人的联盟坚固,内部团结,精兵二万多人,又胁迫各小部族,附合的人渐渐众多,像莫须之类的小部族不容易离间。这样,敌人的兵力渐渐强大,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