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的啬夫,掌管一乡的诉讼和赋税等事务。朱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不粗暴无礼地对待别人,抚恤慰问老人和孤寡无依的人,凡遇到他的都得到很好对待,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
朱邑后来升任太守卒史(官署中的属吏)。汉昭帝在位时,朱邑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汉宣帝在位时,升任北海太守。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朱邑因治理地方政绩和个人品行排名第一,而调入朝中担任大司农,掌管全国租税、钱谷、盐铁和财政收支。
朱邑淳朴厚道,和故旧的关系深厚,但生性公正,不能拿私人和他结交。汉宣帝刘询因此重用他,大臣们也敬重他。
当时张敞担任胶东相,张敞给朱邑写信说:“贤明的君内心里学习远古的圣君,广泛地招纳贤才,这的确是忠臣竭尽自己的能力的时候。只不过我守在杂难治僻远的郡县,受到规矩所束缚,胸怀短狭,原本没有什么奇才。即使有,向哪里施展?您凭着清明的清行,掌管着国家的农业,就好像灾荒之年吃糟糠都甜,丰年的时候粮肉都有富余。为什么呢?有和没有的情况是不同的。过去陈平虽然有才干,但也需要魏倩的帮助才能有位,韩信虽然是奇才,也依靠萧何才能被重用。考察过去各个朝代的英俊之才,如果一定非得是像伊尹、吕望那样的人才推荐,那么这个人其实不用您就会崭露头角的。”
朱邑很感激张敞的这番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才,有很多人得到他的帮助。朱邑虽然身在高位,但生活节俭,自己的俸禄都拿给族人和乡亲们使用,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
朱邑入任大司农五年,得病不起,遗言嘱咐他的儿子说道:“我原来做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我死后一定埋葬在桐乡。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
朱邑去世。汉宣帝刘询因朱邑是位奉职守法的官吏,对他的突然离世感到怜惜,于是下诏称赞朱邑说:“大司农朱邑,廉洁有节义,缩减自己的饭食以示节义,在外面没有有钱有势的朋友,自己也不接受别人送的礼物,称得上是贤人君子。现在遭到这样的凶难,我非常同情他,赐给他的儿子黄金一百斤,用来祭祀他的父亲。”
朱邑死后,他儿子按照遗嘱,将他安葬在桐乡城西。当地百姓果然一起为他立墓修祠堂,年年在祠堂祭拜他。
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今山东省邹城市)人。
龚遂因通晓经术而担任官职,官至昌邑国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