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全球鹰旗帜与印度的三色旗并驾齐驱,这标志的GDI的权力与印度的国家权力平行。
这张当时GDI部队进驻印度新德里市时拍摄的照片,是GDI的权力第一次正式进入政治领域的象征事件。
当时的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前副秘书长之一,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后晋升成为正秘书长)一直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GDI的权力,特别是其在政治领域的权力——俗话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虽说不完全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而在这种情况下,GDI一直完全只有军事权力,怎么看都有所欠缺。
而在汶川大地震刚开始的紧急会议中,也是他力排众议,提议给了GDI部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合法的征用和管理民用设施的权力。而事实上,他的决定没错。
而借着汶川大地震中GDI组织架构的出色表现,秘书长准备趁热打铁,让GDI能够在各国内部占有一席之地。如果能够与各国的组织并驾齐驱那真的再好不过了,至于超越各国的地位?他当时也有想过,但不觉得这个有可能实现,毕竟这跨度太大了。
理所应当的,各国领导人不是傻子,他们虽然现在需要GDI的存在,但是不代表他们会接受GDI能够和自己平起平坐——但如果是和其他人平起平坐,那也不是不行。就这样,当时对于GDI组织迈入政治领域这件事,大家都是一种只蹭蹭不深入的态度,处于一种进和不进的叠加状态。
然后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神奇的国家:印度。伴随着一份传达到联合国高层的紧急报告,这个国家就这么进入了会议桌前众人的视野之中。
当时,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南亚小霸王一般的存在。但其低效的政府组织架构、神奇的国民情况、以及不好评价的发展水平,让大家对印度的评价都很抽象。而在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中,印度的情况也很抽象:当时美国和中国都担心过如果印度整个国家都被NOD控制后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十亿数量的人口那可真不是说着玩的,就算只给其中一百万人发把烧火棍然后把他们派上战场,那都有够他们头疼的。
而事实上,不管是中国国家安全部还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他们好像都低估印度了。
“印度政府存在的最大作用是让印度民众觉得他们有一个政府。”这是一名联合国观察员在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期间入驻了新德里后得出的评价。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能够看得出来印度政府管理效率的低下和无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