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除此之外,他还感觉到轻微的眩晕,这就是他刚出水时脸色有些苍白的原因。
\n
这些都是最轻微程度的减压症反应,林源知道在自己的超强体质,以及20倍复原速度的加持下,休息30分钟可能顶得上别人休养两天的效果。
\n
一会儿他就能完全恢复最佳状态,那时他准备再次下水。
\n
救援工作就是在抢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
\n
铺完了通往深水潭的引导绳,只是刚开始罢了,后面有着更加危险的一段路程,哪怕以他的体质也必须打起精神,小心应对时刻出现的意外。
\n
这段时间林源没少看地图,他知道原本深水潭的入口在地下1735米,而原本的出口在地下1800米。
\n
仅看出入口的落差就达到了65米,而深水潭的通道也是左高右低的u型路径,最大潜深更是进一步增加,达到了85米!
\n
再加上当前水坑入口处抵达深水潭的15米落差,总垂直落差达到了90米,这个深度的水压将是相当有挑战性的。
\n
水下10米时,水压与标准大气压(1.03kg/m2)几乎相等,再往下人体就要承受超过标准大气压的水压了。
\n
这就是潜水超过10米后,就可能出现减压病的原因。
\n
而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加,每下潜10米水压就增1个标准大气压,90米已经是叠加了9个标准大气压的水压。
\n
在这样的水压环境下,举手抬足都会感觉身上像是被挂满了铅块一般,格外的沉重。
\n
更令林源感到麻烦的是,从原本的5号营地前往6号营地的水道,是相当狭长的,这意味着他的体内会溶解更多的惰性气体。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