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导致意外。
\n
减压非常的麻烦,但是又不得不做,只要潜水的距离超过10米,就要担心减压病的出现。
\n
原理是当人潜入水下后,因为水压导致的压强增加,体内也会溶解更多的惰性气体。下潜过程中是不会出现减压病的,这个过程中只要身体扛得住压强就没问题,但是体内开始溶解更多的惰性气体。
\n
减压病出现在上浮的过程中,当潜水员开始上浮时,溶解在机体组织或血液内的惰性气体,由于减压而来不及随呼吸排出体外,而在组织和血液中形成气泡,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n
当气泡堵塞,淤积在皮下组织或肌肉或关节之间时,会造成关节剧烈疼痛,引发皮肤瘙痒、刺痛、蚁走感、红疹、大理石样斑纹、关节肌肉疼痛等各种症状。
\n
更凶险的是气泡栓塞在呼吸系统或血液循环系统,将会造成身体机能的严重障碍,甚至引起休克与死亡。
\n
因此上浮的时候,必须上浮一段距离,就停留一段时间,让身体适应压力的变化,排出体内的惰性气体后,然后再继续上浮。
\n
在水下的深度越深,待的时间越长,就需要越多次的减压,每一次减压的时间也需要更长。
\n
假设下潜深度超过100米,上浮过程中甚至需要4~5次的减压,这意味着对于氧气的分配变得极为重要,稍微出点意外,就可能导致氧气不足而引发事故。
\n
老彼得这么担心,并不是太过于小心,而是因为洞潜真的太危险了。
\n
一旦意外出现,可能想要救林源都有心无力。
\n
林源说道:“没问题的,我知道危险,我会严格遵循三分法则。”
\n
所谓的三分法则,就是潜水员在下水时,会把携带的氧气分为三份。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