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案,他其实也有查案的权力,但琼山县衙就好似不存在一样,一切听从府衙的调遣,从未冒过头。
\n
这样的人出题,确实也会求稳。
\n
海玥喜欢这样的考官,这样的考卷,下笔如有神。
\n
县试不是一场考试,分为五场,第一场为正场,文两篇、试帖诗一首,题目、诗、文写法皆有格式,全卷一般不得多于七百字。
\n
如果是清朝,理论上答完第一场正场,还有第二场招覆,试四书文一篇,性理论或孝经论一篇,到了中期,还要默写康熙和雍正的《圣谕广训》约百字,然后第三场再覆,第四五场连覆,所考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总共要考四五天,综合定排名,量可不轻松。
\n
但在明朝,第一场正试结束,只要通过了,后面几场就不用参加,如果无法通过,后面才是补考的机会。
\n
直到最后一轮面试,考官亲自察验,排除一些“一行征燕向南飞,两只烤鸭往北走”的考生,县试的流程才彻底走完。
\n
有鉴于正试的重要性,海玥下笔极快,酣畅淋漓,一蹴而就。
\n
打草稿的素纸一片空白,他的两篇四书文、一篇试帖诗就已经写完。
\n
海玥没有东张西望,但通过周围的动静,基本判断自己是第一个答完的,马上挺胸抬头,正襟危坐,开始等待。
\n
“哦?”
\n
知县吴柯霜正在巡场,虽然是个存在感不高的县尊,但这种为国取士的县考,还是用心的,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位相貌甚佳,鹤立鸡群的学子。
\n
海玥目不斜视,并不与之对视,只是等待外面的梆子响。
\n
“咚!”
\n
放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