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两到二两银子之间浮动。
老实说,面前村长给出的束修费,已经堪比镇上书院夫子的待遇了。
在某些地方,甚至更优厚几分。
毕竟,寻常书院的夫子不会要求学生干砍柴挑水的杂活,也不会让家长额外供应菜蔬。
办学堂一事几乎已经板上钉钉,但束修要收多少,冯敬还没拿定主意。
若按照半年二两银子的束修招生,只怕在附近几个村子很难招到蒙童。
只是束修到底收多少最为合适,冯敬一时陷入了沉思。
瞧着冯敬捻须沉吟,林铮突然跨前半步,一撩衣摆,“嘭”的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少年人一身书生长衫,背脊挺直如青竹,声音铿锵坚定:“先生若肯收我,小子保证,绝不会辜负先生的教诲,也会好好服侍先生,秋扫庭院冬添炭,绝不让杂事扰了先生清净。”
“赶紧起来。”冯敬把人扶起来,温声道:“须知男儿膝下有黄金,不可随意屈膝弯折,还有,我有手有脚,哪用你服侍。”
林铮听见说不要自个服侍,只以为这是变相的拒绝,眼中蓦地一片黯然,闷闷垂下了头。
村长在一旁急得直搓手,想要再求,又怕惹来冯敬的厌烦。
只得把眼睛看向梁青娥,希望她能帮着说两句好话。
梁青娥给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没有随意插嘴。
片刻后,忽听冯敬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过完中秋节后,带着书本过来寻我吧,笔墨纸砚自备,束修的话,就每个月两百文吧,逢着年假农忙放假,当月授课不足二十天,则费用减半。”
林铮的眼睛倏地亮起来,他立马跪下,砰砰砰,恭敬磕了三个响头。
村长悬着的心总算落地,咧嘴笑出了声。
每月二百文的束修费,比之黄夫子收取的费用还要更低。
省下来的银钱,也能攒着留待大孙子去府城参加院试和府试花销。
事儿顺利说完,村长带着林铮就离开了。
二人来时带的那一篮子鸡蛋,任是冯敬如何推拒,村长都不肯拿回去。
见状,冯敬只得作罢,送走村长祖孙后,他便嘱咐陈秋莲,让她把鸡蛋拿回灶房,留着给孩子们吃。
夜已经很深,明儿还有一堆活儿等着忙活,梁青娥挥挥手,让众人赶紧回房睡觉。
乐宝却蹭蹭蹭跑到冯敬跟前,声音甜糯:“太爷,过完中秋节,我也能跟着你念书吗,太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