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庶民共治天下吗?士大夫虽有个别奸佞,但整个仕林阶层还是清流居多,怎可一概而论。如先生这般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怕是过于极端了吧。”侯方域刚刚说完,另一人也站了出来,然后走上辩台向众人行礼道:“在下冒襄,敢问这位杨先生,依你之见,宽民而严仕,便能天下太平。”杨文忠点头道:“是的。”“好,若依先生之见,整个士大夫阶层都被严格监控起来,那么必然人人自危,官员们便不敢作为,也不愿作为。那么请问何人来为朝廷分忧,何人来为天子牧民。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不!先生所言不对!刑上大夫!若只约束庶民,而不对士大夫进行约束,那么势必让这些士大夫有恃无恐,变本加厉盘剥百姓。而百姓则在朝廷的严厉约束下,选择忍气吞声,待这种忍耐达到极点,就会流民四起,天下大乱。一个国家律法是约束所有人的,而不是只为特权阶层服务。我们不能将朝廷的清明与否,寄托在每个官员的操守之上。”“简直强词夺理。”此时又从人群中走出一人来到台上,随后拱手行礼道:“在下方以智,请问这位先生,难道你所说的这些朝廷的大臣们都不懂吗?你如此抨击朝廷和陛下,你居心何在?如你这般无君无父的人不配在此放言。”杨文忠怒怼道:“先生此言差矣,当朝者不公自当抨之。作为读书人,明知国家有恙,君父受蒙,任由国家衰败,而不出言相劝,为国除害,为君父分忧。如此,就对的起国家对得起君父了?我从未闻有此道理。”“??…这…”方以智瞬间被问的哑口无言。这位先生所言,皆小儿斗嘴之说,不是正论。请问杨先生,作为读书人,你可有什么着作流传于世?在下陈贞慧。”杨文忠看了看他然后笑道:“我从不做那些寻章摘句的学问,那都是迂腐书呆子们的事情,这些人专攻笔墨文章,只会雕虫小技。笔下虽有千言,然胸中实无一策,与兴邦立业毫无关系。”“你…”“试看前宋太师蔡京,一手清辞名盖一时,无人能及,而金兵南侵,他不顾国家安危,一心献媚。如此文人,就是日赋万言又有何可取之处了?”随后走到陈贞慧跟前道:“我知先生乃江南大家,也拜读过先生《八大家文选》之大作,望先生能心忧国家社稷,而非蔡京之流,遗臭万年。”“你…”陈贞慧怒气冲冲的看着他,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时的朱由渠看着台上的杨文忠,心中有些敬佩,这小子可以呀,能硬刚江南四公子而不落下风。这小子回头自己好好考察一下,或许是个苗子。想到这里,朱由渠对身边的鸿羽卫道:“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