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绝大多数上班族都是地铁一族。
拥挤程度不亚于现今的公交车,只是多了空调,没有现在这些王永中难以忍受的各种销魂的气味。
漫长的一个多小时,公车才从上海市区东端的杨歇浦区到了市中心上只角的许汇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马静在提前一站的斜士路站就拉着儿子下了车。
好吧,理解老妈的矜持,怕600号这站下来被人当成神经病患者。
呵呵,自欺欺人。
多走一站路赶到精神卫生中心的时候,挂号处已经排起了长龙,还是到的晚了点。
索性挂到了专家的号,等吧,等吧。
王永中也安心下来,好奇的打量着这个知名医院的环境。
原本以为这样的医院,肯定充斥着各种各样奇葩的病患,还想着长长见识。
谁知都是默默无声,现场压抑和沉重是主旋律。
大家都不容易啊,来这的不管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谁又不是怀着忐忑而沉重心情呢?
精神病的家属永远比病人更痛苦。
和普通医院不同的是,精神疾病的门诊,整个问诊与诊疗的过程非常的慢。
进去一个患者,门一关就好久,心理医生也好,精神病医生也好,都是慢工出细活。
临近午饭时才终于轮到王永中。
马静忐忑的抓着儿子的手,推门进入门诊室。
反观王永中,表情轻松,脚步沉稳,一点也没有将要宣判的忐忑与激动,就像一个正常人。
还好,这是青少年专门的精神病门诊,不然医生说不定认为患者是这位神情激动让人怀疑的中年大美女呢?
“霍,这位几岁啦,那么高,不会是挂错青少年门诊的吧。”
坐在办公桌前的老教授,头发花白但一丝不苟梳的极为整齐,五官清癯,表情和蔼,声线非常有磁性,让人十分安心。”
边上的另一个办公桌前坐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的医生,一看就是这位老教授的弟子。
这是高人啊,王永中心中肯定到。
“是我,我今年14岁。”
“知道知道,我看得出来,和你们开个小玩笑,不用紧张,呵呵呵。”
老教授阅人无数,专攻青少年,怎么可能分辨不出成人还是孩子呢?
马静凝重而忐忑的表情也随之轻松了几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