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曲速星门!"张远舟的北斗罗盘迸出火花,"于谦守城时的军民意志,把防御执念刻进了时空结构!"随着镜光深入,他们看见明朝士兵的量子态正与外星舰队交战,每道垛口都喷射着正反物质湮灭的炮火。
突然警报大作,硅基母舰突破木星防线。居庸关地底传来龙吟般的震动,居庸叠翠峰自动分解重组,化作直径千米的歼星炮台。杨小丽的神农尺检测到炮身纹路:"这是放大版的洪武铁炮构造!"
长城星链。当居庸关的量子烽火点燃时,全球长城遗址同时响应。巴特尔的机甲兵团目睹嘉峪关升起等离子屏障,纳米维修机器人正用夯土工艺修补破损的太空电梯基座。
"这不是科技,"杨小彦在太空舱内挥毫泼墨,"是戚继光的车阵化作了星链!"他的白虎笔尖流出的不是墨汁,而是携带《纪效新书》数据的纳米机器人,这些"墨点"正在修复被腐蚀的能源管道。
最震撼的是居庸关北口的瓮城,此刻正悬浮在火星同步轨道。明代火炮的虚影不断实体化,每一击都精准命中外星战舰的量子节点。硅基指挥官最后的通讯充满困惑:"碳基文明的城墙...怎么会呼吸?"
永镇碑铭。战后重建的居庸关多了一座量子丰碑,碑文用硅基文字与甲骨文双语镌刻:"犯华夏者,虽星海必诛。"杨小常的朱雀枪插在碑顶作为能量枢纽,枪缨化作赤色星云笼罩太阳系。
杨小月正在调试"长城之眼"——这是用居庸关敌楼改造的深空观测站。当她启动《郑和星图》全息模式时,惊讶地发现比邻星方向有座相同的量子关城虚影:"原来三宝太监早就..."
"该换岗了。"杨小波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中的青龙杖已与居庸关古柏共生。树冠间流转的星辉,正是于谦《石灰吟》的量子态。两人望向星空,那里有新入伍的太空军正在居庸关星门接受特训,教官是1457年被复活的于谦全息影像。
《星阵讲武录》
异族教习。居庸关长城博物馆的量子沙盘前,硅基战俘Y7-09的晶体躯体折射着晨光。它的发声器调整着《洪武正韵》的语调:"正统十四年十月,也先军破紫荆关..."全息投影中,瓦剌骑兵的量子虚影撞上居庸关能量屏障,化作数据流湮灭。
"停!"小学生参观团里举起稚嫩的手,"老师说过于谦守的是北京九门,这里演示的是景泰元年..."Y7-09的运算核心闪烁蓝光,突然调出1449年居庸关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