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如此一说,场面一度安静。
难民们沸腾起来,难以置信,看向杜预。
“感谢青天大老爷!”
“什么青天?这是杜解元。来进京赶考的。”
“孩子,快磕头。多谢杜解元解救之恩。”
“杜解元一定马到成功,平步青云,千秋万代。”
“我要给杜解元立长生牌位。”
杜预文宫中,文名暴涨,但他志不在此。
他目光平静中蕴含/着无尽的悲悯,凝视着泥浆中,因得到赏银,无需卖儿鬻女骨肉分离,而一个劲给自己磕头的大唐百姓。
我的眼中,为何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杜预穿越时,抱着旁观者的心态,冷眼旁观这世界,自然不会对大唐和大唐土地上的百姓,有多少感情。
但他受田洪凤的影响,一步步走上了拯救大唐的至圣先师之路,安史之乱,驰援潼关,光复长安,收复洛阳,平定河北,一路走来,已然投入太多感情和精力,自然产生认同感、归属感。
特别看到自己打回来的长安,长安百姓却衣食无着,沦落至此,杜预岂能不发自内心、感到悲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要知道,这里是长安,天子脚下,唐朝皇帝就在皇宫之中,站在高楼上都能俯瞰到这朝天门码头啊。
连长安百姓都如此凄惨,杜预不敢想象天下其他各州各地,百姓会过的如何惨烈?
杜预眼眶湿润。
他的钱终究有限,哪怕让身后财神爷宋佳霖出钱,也只能解救千名可怜的孩子,不至于被人贩子和士族贵族买去,充当艺伎、歌姬和玩物。
其他人呢?其他人家的孩子呢?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难民们热泪盈眶,带着孩子,感激地凝望着杜预。
“杜案首,万家生佛啊。”
“今天后,我给您立长生牌位。”
“杜解元此次恩科,必高中为状元。”
“连护卫都是千牛卫,可见杜解元被朝廷何等器重?”
弄玉难过地鼻子一酸。
难民们无人知道,等待杜预的,不是什么花团锦簇、皇恩浩荡,而是冷酷的诏狱。
杜预走在难民中间,实在难以抑制心中的悲凉与愤懑,一指前面的村落,询问道:“前面是何村?为何这么多卖儿女的难民?”
李元芳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