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宣以前有一个病人就是建筑系毕业的,前者曾听那人讲过,修建一座桥的时候,是由很多个项目组各自负责的,桥头组,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
“那就是说,你太爷爷的遗体至今都没有找到?是这样吗?”
“是的!”
“原来是失踪!”
叶宣也了解过战争年代的一些事情,在哪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失踪了后来又自己回来或者多年之后又被别人找到了的人,寥寥无几。可以说,失踪基本上就等同于牺牲。”
关键的一点是,事发地点在抗争桥南岸一侧,如果当时遗体没有被江水冲走的话,会不会就被掩埋在南岸的某个地方呢?
这个时候,如果用过往回放器等法宝那肯定是不行的,那毕竟是有好几十年的年代跨度!
因此,叶宣决定等第二天一早,先去抗争桥南岸一侧实地观察一下。
——
力江岸边,叶宣背着手,眼前是大浪淘沙,洪流滚滚!
来这之前,叶宣还专门去了一趟水林历时纪念馆,并且买到了一张当年抗争桥的完整图。
从这张抗争桥复原图可以看到,当时的这座桥,并不是一座完全竣工的桥,因为桥上有很多个地方,都被画上了施工洞,包括醉鱼兰的曾祖父当时所在的桥体南侧。
叶宣发现,这座桥的南侧桥体被炸得完全塌陷了下去,目测深入南岸河壁至少有七八米左右,至于图上画的桥体南侧的施工洞,现在也完全看不到了,大概率也被整个镶嵌到了河壁之中。
叶宣分析道,“如此一来,阿兰曾祖父要是在事发当时的位置正好处在桥体南侧施工洞的话,他的遗体从理论上来说,是有被掩埋入河壁里面的!”
看来,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在这几十年里面,水林到底有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地质变化?
刚开始的时候,叶宣仍然是采用随机拦下一些路人询问的这种土办法。
但这么做几乎没有什么用。人家毕竟正在享受着当下的生活,谁愿意去提及这些似乎有些晦气的事情?
因此,叶宣随后又专程去了一趟水林地质文献资料馆,他心想,那里的有关水林历年地质变化的资料,应该要更齐全一些。
可这里的资料往往只是记载一些诸如地震、洪水之类的重大灾害,至于一些小型的地质变化事件,或者是因为这些事件太小,有些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