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船的话,我的定位比较复杂,首先是鱼获运输船,其次是要有一个单独的油库,现在船队的船更多了,我们也有远洋印度洋,整个船队所需的油料增多。”
“而且,我们也考虑到未来,极有可能为船队增加多一艘的主力渔船,达到5艘船的配置,以及还有可能远航到更遥远的海域去,对于油库的容量就有更高的要求了。”
“最后则是想给新船赋予收网的能力,不仅限于只收围网,像双船单拖网,还有单船单拖,以及围网等等,我们都希望新船可以独立收网。”
“至于说收蟹笼等等,就不需要多说了,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有吊机就可以收蟹笼,新船都可以收网,甲板两侧必定要有吊机,所以这一点不需要去考虑。”
“还是50公里长度围网的问题,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卫宏将新船的一系列要求粗略说了一下,就将接下来的时间交给黄海造船厂的设计部门来发挥。
肯定有一些事情要在现场说,因为提出来的这些要求,只需要想一下就知道有很多的难题,而且有一些他还没有数据化,人家必须要问清楚才行。
“咱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来。”
设计部门项目主管顿时感到头疼,只能说卫宏提的要求初一想就知道麻烦,眼下能够想到的麻烦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他必须细问并详细记录下来,为接下来的设计工作做好准备:“首先是运载量的问题。”
“1.5万吨以上。”
卫宏就知道人家会问,他刚才没有一口气说出来也是等人家来问,总不能他一通长篇演讲全部说完,这样人家记录下来都来不及,还容易弄混,耽误整体的进度:“当然了,如果可以设计到1.6万吨以上最好,这样一来,我们船队的运载能力总共可以达到2.5万吨级别就最好了。”
“只要我也很清楚,在要求达到一定的装载量之时,船只就会变得很大,吨位更大,我们是渔船,有时候还真不能将吨位设计得特别大,一旦吨位更大的时候,动力方面就要提出更高要求了嘛,能够尽可能小一点自然是最好,但无法做到,也只能根据1.5万吨来设计。”卫宏补充说明。
“好,1.5万吨到1.7万吨之间!”
设计部门项目主管直接提升1000吨,让设计之时有更大的空间,自然也跟着记录下来卫宏后面的话,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对于卫宏一些没有其他的要求同样很清楚,但他还是需要当面确认一遍:“航速方面,恐怕也是跟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