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后来是有那么个冬天,那天丽辛不营业,我一开门,就瞅见他跟个雪人儿一样站在门口,来了也不说话,就坐屋里发呆。”ethan好八卦,贱嗖嗖地问她,“听说你去美国念书了啊?”
应宁看了看时间,进来挺久了,外面还有人等她,没功夫叙旧,她让ethan把画包起来,“其它就不要了,这画我带走吧。”
ethan送她到门口,不舍道:“妞妞,这次回来还走吗?”
“不走了,留下工作。”
ethan说这敢情好,“哪儿高就呢?找你玩儿切。”北京话66的。
“协和,中医科。”应宁抱了抱他,“你最好少来,再见。”
ethan笑着骂了句母语。
应宁抱着画离开「丽辛」,快到到胡同口的时候,一阵北风号过,她偏过头,余光处是扇缓缓合闭的朱门,一支火红的梅花越过墙头,傲立在凌寒,那是她见「丽辛」的最后一眼。
有句诗怎么说的来着?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是了。
时隔八年,北京,她回来了。然而一代人的青春也已落幕。
-
应宁不是一个人来的,接机的人是她在国外留学时认识的同窗,陈浩,当年协和派到到哈医的交换生,和应宁一起在麻省总院实习了三个月,在每天凌晨四点的巴士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陈浩总说应宁是他见过最刻苦又自律的留学生,大概是同为贫苦家庭出身的孩子又同样拥有一颗想要出人头地的心,应宁对他总是多了几分亲切,陈浩结束交换回国后,应宁也和他保持着联系。
听闻应宁回国,陈浩主动说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