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李逸提出的这个校会,就是为学校以后长期经营办学考虑的,他当然也可以自己一人掏钱,但现在既然大家都愿意掏钱捐助,总得让大家也都有参与感,甚至得分享这办学的声望。
\n
因此搞一个校会,其实就跟古人搞桥会、庙会、路会等一样,一起掏钱做某样公益的事,为了长期维持,所以可以买田放贷,这样就有租、息收益,可持续发展。
\n
因为大家出了钱,所以李逸提出大家有监督权。
\n
李逸建议是邀请董秀才、王乡长、冯六郎、郭二郎等几个本乡的人,成为名誉校长,兼校会理事,负责管理校会的田产、钱粮的开支等,而孙伏伽、杜如晦等人,可以请他们做名誉校长,兼校会监事,可以监督审核校会的账目等。
\n
李逸是校长,也是老师,也是校会的实际掌管人。
\n
这么一来,大家捐助的积极性会更高,其次大家也能一起获得很多声望,再有一个就是能够让校会更透明。
\n
学校到时还要立个碑亭,每年捐赠者的名字和钱财还要刻在碑上。
\n
校会、学田、会费,以后说不定可能还要立校仓呢,这套东西很新,董秀才搞了很多年私塾,也会接受些士族豪强的捐赠,但真没有想到弄这些东西。
\n
杜三郎郭二郎等觉得这东西很好,挺有参与感的,能让他们这些人增加不少名望。
\n
孙伏伽很忙,他现在是万年县法曹,如今改朝换代他还想再进步一下,可想了想后,也笑着应下了。
\n
名誉校长兼监事,也不需要他怎么参与,每年抽点时间帮忙监查审计一下校会账目就好,他其实越想越觉得李逸这年轻人不简单。
\n
这个小小的学堂初办,却已经考虑的这么久远了。
\n
照他这章程,这无极小学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