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想到天下局势已然大变,郭图竟然还会提出这个建议。
正当魏哲走神之际,国渊当即皱眉反驳道:
“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
“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
作为辽东元从的代表,国渊对魏哲的忠心早就超过汉室。
当然,从郭图这番言论来看他对汉室其实也没多少忠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两人算是殊途同归,目标是一样的,只是路线不同。
而荀谌显然是比较赞同郭图的路线。
见国渊这么一说,他当即站出来反驳道: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汉室虽已迟暮,却有大义在身。如此社稷神器,焉能因小失大?”
说罢他当即转头看向魏哲,肃然一礼道:
“今迎朝廷,于义为得,于时为宜。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也。夫权不失机,功在速捷,愿明公速图之,迟则晚矣!”
片刻间,围绕着要不要迎奉天子迁居邺城的问题众人吵成一团。
有赞同的,有反对的,还有人旧事重提的。
比如耿武便建言,拥时年十四岁刘陔为天子。
他虽没有故幽州牧刘虞那般高的声望,但却是当代河间王。
要知道自汉桓帝开始,帝位就在河间王一系传承。
刘陔论辈分正好是先帝刘宏的侄子,与刘协是同一个曾祖,论理也有帝位继承权。
不过耿武刚提出这个想法,便被郭图、国渊两派齐齐狂喷,只能狼狈退下。
而看着堂中如此激烈的争论,魏哲一时也有些头疼。
由于当下局势已经非原历史那般,魏哲想了想还是没有武断的做出决定,而是结合当下的天下大局开始思考起来。
说来“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这些年随着魏哲读的东观藏书越来越多,他发现这些手段其实都能从前人的历史中寻到类似的。
比如战国之时,秦将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就同从何处开始开拓疆域展开了争论。
司马错主张先攻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