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一旦瓦剌和鞑靼发现新建的部落是朝廷安排的,他们马上就会抱团取暖,而这种消息,很难封锁的住。
也许能守得住几个月,时间一长,反而坏事。
朱允熥嘻哈的乐着:“谋士就谋士,厉害。”
“臣不敢,臣班门弄斧了。”
马车外,三通禀报:“主子,已到应天城门。”
“直接进城,不要惊动任何人,从皇宫侧门进去,传李进去御书房见朕。”
“是。”
……
御书房。
朱允熥回来,李进丁点儿都不知道。
看到多了个人,他还诧异了。
“李进,中书省的日常有什么特别的事?”
“回陛下,都是小事,唯独瓦剌和鞑靼的战斗已经接近尾声。双方互有损失,但未伤及元气。且瓦剌和鞑靼似乎言和了。”
言和?
双方打仗死伤那么多人,顶多是停战,怎么会言和呢。
略微一想,朱允熥就懂了。
因为是他派暗卫冒充双方的人,在彼此境内杀害官员的。
只要两边派遣使臣这么一谈判,沟通后就能知道。
这两股部落一旦抱团,共同举兵南下,朝廷就危险了。
“瓦剌和鞑靼议和,他们会南下么?”
李进是个闷葫芦,对此不做发言。
有中书省左丞在场,解士仁也不敢多嘴。
“怎么了,都说说,他们会不会合兵一处,或者两边进攻。解士仁,你说。”
“陛下,臣以为,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两大部落刚刚罢兵,需要休整,即使再出兵,也得等到几个月以后。”
“朕问的就是他们会不会南下,没问时间。”
“会。”
“你在马车上对朕说了不少话,其核心就两个字——分化,只有分化他们,才能不让他们联手。一旦瓦剌和鞑靼联手,那就得消耗百万兵力去抵御,这样一来,对倭寇的防御就松懈了,咱们面对的就三股势力,包括倭寇。纵使国家有那么多兵马和钱财,也没那么多粮食可供长期打仗。因此,你们得给朕想一个办法,让瓦剌和鞑靼不能出兵、不敢出兵。”
解士仁的预想是好的,但是方法不可取。
李进建议,在早朝上议论这件事。
为了针对这个,朱允熥让李进传旨中书省,命朝中三品以上官员,必须每人都拿出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