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这个团伙的人全都齐了,便朝着目的地进发。
我正回忆着崔三爷和我讲过的有关齐国相关的知识,仇把头问我:“你看哪里会有斗?”
仇把头一副佩服的表情看着我,只是他不知道,这些都是崔三爷看出来的,只是在给我讲课的时候和我讲过,我也将其记了下来。
“真要下最大的?”我有些惊讶,这三个里面,有两个斗差不多,都是西汉的斗,但有一个,就连崔三爷也不肯细说,只说那个斗不是寻常人能下的。
“先前指的两个墓都是西汉的,这最后一个,可能是商周的。”我刚说出来,仇把头就小声吸了一口凉气。
很简单,值钱!
汉朝陪葬丰厚之风盛行,基本上汉朝的稍微大点的墓,里面的陪葬品都是极为丰厚的,行内经常有汉墓十有九空这一说,意思就是现有的汉墓,很有可能都是别人倒过的,而被别人倒过的汉墓,基本上什么也不会剩下。
而民间里,也对青铜器极为感兴趣,虽然明面上是禁止青铜器买卖的,但是私下里怎么买卖,就是个人的事了。
真当是传家宝传下来的呢?
不过商周墓虽然肉多,但是风险也大,商周的墓普遍埋得深,又没有封土,因为封土是秦朝之后才开始使用流行的,所以商周的墓即使直到大致范围也极为难找。
既不好找,更不好挖。
不过一晚上,就开到了淄博,早晨找了个早点摊吃了些东西,中午就借着野营团的名义朝着山里面出发。
差不多就在这附近了。我抬头看看山势,又低头看看地图。
“这墓就在半山腰处。”我结合着风水学说,煞有介事的分析到,实际上这些都是崔三爷和我说的,当然里面也有些是我自已的理解。
“因为这里埋着的是王侯,王侯出生即为蛟蟒,自然不需自山脚开始腾空,只需在山腰凭借一股风力就能直上青云。”我解释着,仇把头一边点头一边赞叹,
那铲子头是弯头半圆,挖起土来效率出奇的高。单土郎力气极大,每次挖土都会带出一大铲土,那洛阳铲更是直接向下约十公分,后面的李大国给他递着铲子,我估摸着已经接到了五六米长。
手指头变成了灰白色。
只有汉墓外层多用这种白色膏泥,行里人称为“汉白玉”。
“是啊,是正经八百的汉墓,有些年没见过这种大肉了。”李油手也跟着兴奋起来。
“安稳点,安稳点。”仇把头背着手走了过来,示意他们都安静一些,他自已也捻起一点白土,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
剩坑指的是别人进过一次,拿了东西的斗。
贼难走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