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一看就知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李,今天的排骨不错。”肉摊的刘老板挥着刀喊他,案板上的排骨被剁成大小均匀的块。刘老板的左手缺了根小指,是年轻时跟小混混搏斗留下的,他总爱说:“对付坏人,就得比他狠。”可每次李渊来买肉,他都把最嫩的肋排留着,用红色塑料袋装——红色在暗语里是“信任”,当年他潜伏在黑帮时,接头的人就总用红色袋子装钱。
李渊挑了块排骨,刘老板称完,又往袋子里塞了块碎肉:“给阳阳炖汤喝,补补。”他的刀在案板上敲了敲,“笃笃笃”三声,是“注意安全”的意思。李渊知道,昨天小区里丢了辆电动车,刘老板在菜市场的微信群里提醒了好几遍,现在用这种方式再叮嘱一句,是怕人多嘴杂。
走到王婶的海鲜摊前,海虾果然个个鲜活,在盆里蹦跳着。王婶是个胖老太太,说话带着点南方口音,她捞起一网虾,往李渊面前一递:“你看这虾须,直挺挺的,精神!”虾须在暗语里代表“线路是否通畅”,直的是“安全”,弯的是“有阻碍”。当年他在海上执行任务时,渔民就是用这种方式告诉他附近有没有巡逻艇。
“称两斤。”李渊接过虾,王婶用稻草把袋子系了个活结——这种结一拉就开,是“方便行动”的意思。要是系成死结,就得小心点。这些细微的约定,像一张无形的网,把菜市场的每个人都连在一起,不是靠密码本,是靠日子久了磨出来的默契。
他提着菜往回走,路过粮油店,老板娘正趴在柜台上算账,算盘打得噼啪响。柜台上的酱油瓶摆成一排,三瓶生抽,两瓶老抽——三加二是“五”,在暗语里是“紧急撤离”。可李渊知道,老板娘只是顺手摆的,她儿子今天要回来,买了五瓶酱油,说“家里人多,费”。
阳光穿过菜市场的顶棚,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卖早点的摊位飘来油条的香味,几个老头坐在小马扎上下棋,争执声像撒了把芝麻,密密麻麻的。李渊忽然觉得,这里比任何安全屋都让人安心。那些曾经让他神经紧绷的暗号、密码、约定,在这里都变成了柴米油盐的注脚,像把复杂的密码锁,钥匙就是日复一日的寻常。
(三)
回到家,苏瑶已经把米饭蒸上了。李渊把菜放进厨房,听见客厅里传来李阳的声音:“爸,我们老师说,今天下午要开家长会。”
“我去。”李渊说着,走到阳台,拿起喷壶给花浇水。阳台上的月季开得正艳,红色的,是苏瑶最喜欢的品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