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手。”
李渊接过作业本时,指腹蹭过纸面的铅笔印,忽然想起李阳第一次在作文里写他,说“爸爸的手很大,能把我举过头顶,也能握紧枪”。那时他在部队,是苏瑶把作文念给他听的,电话里的电流声混着她的哽咽,说“孩子想你了”。
三、菜市场的烟火气
周末的菜市场,人声鼎沸。李渊推着购物车,苏瑶在前面挑西红柿,指尖捏着番茄蒂转了转,说“这个熟得正好,给李阳寄过去的酱菜得用这种”。
“师傅,排骨要肋排,剁成两指宽的块。”李渊对着肉摊老板说,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像在下达战术指令,“多带点软骨,孩子爱吃。”
老板笑着挥起斧头:“李大哥还是这么讲究。上次给你留的牛尾,你说要炖汤给孩子补钙,连火候都跟我交代三遍。”
李渊没接话,目光落在旁边的水产摊。一个穿校服的男孩正帮奶奶挑鲫鱼,手指在鱼鳞上轻轻刮着,动作像在检查装备的磨损程度。男孩抬头时,李渊看见他书包上的反光条,针脚和李悦的很像,只是颜色选了深蓝色。
“你这反光条在哪买的?”他忍不住问。男孩举着鲫鱼笑:“我爸给缝的,他是电工,说晚上抢修完接我,黑灯瞎火的,得让他老远就看见。”
苏瑶在旁边偷偷拽了拽他的衣角,低声说“又职业病犯了”。李渊却望着男孩跑远的背影,忽然想起自己刚转业时,在菜市场跟卖菜的吵了一架——就因为对方给的塑料袋太薄,他说“装重物会破”,对方笑他“当过兵的就是事儿多”。
现在他懂了,那些被人笑“较真”的细节里,藏着的是穿军装时的本能:保护要趁早,隐患要除尽,就像给李悦的书包缝反光条,给李阳的内裤挑纯棉款,给苏瑶的保温杯垫防滑圈。
四、台灯下的家书
深夜的书房,台灯把李渊的影子投在墙上。他坐在桌前,给李阳写家书,笔尖划过信纸的“沙沙”声里,混着客厅传来的洗衣机运转声——苏瑶在洗李悦明天要穿的舞蹈服。
“驻训时记得每天换袜子,你的脚爱出汗,穿纯棉的不容易磨泡。”
“上次给你寄的牛肉干,别分给战友太多,自己留着补充体力。”
“你妹妹的舞蹈比赛拿了二等奖,她把奖状贴在你照片旁边,说要跟你‘比着进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写到这里,他忽然停下笔,从抽屉里拿出那枚缺角的军功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