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也不恼,笑眯眯道:“一妇人而见识若此,词坛有此女,倒也增色不少。”
另一边。
【这也是她和丈夫分别,她思念夫婿,饱受相思之苦的词人只觉自己比花色还瘦。可那时的黄花尚有人顾惜,如今却是憔悴损,又有谁会摘取呵护?她从黄花看到了自己的命运,不禁对花自怜,黯然神伤。】
没有人看到这样纤细婉丽的词会不动容,更何况“千古第一才女”本就让人有天然的好感,竟然还有男子娶了这样才华横溢的女子却不知珍惜,让她独守空闺寂寞幽怨至此!众人怒了,纷纷开口谴责:
“渣男,离照姐远点!”
赵府。
赵明诚一方面觉得男人三妻四妾本是寻常,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应该不会这样亏待发妻,毕竟李娘子才华横溢钟灵毓秀,他们应该琴瑟和鸣才是。
李格非抹了一把脸,有些尴尬道:“女儿啊,为父先前同你说的话,你就忘了吧。”
【正当词人伤怀之际,窗外又传来了滴滴答答的雨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中词人又是如何借意象表达情绪?】
西楼之上的李煜无言独立,中天一钩残月照彻庭院,院中的梧桐在月色下投下黑沉沉的寂寂的影,此情此景,倒是和那女词人有相同的感怀了。
他低吟了一句,忽然觉得自己和李清照很像。
温庭筠心有所感,怅然吟诵:“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苏轼语带叹息:“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值此怅然之际又闻桐叶雨声,她这一夜,怕是又要难眠啊!”
这里,李煜借夜月和梧桐构成一幅凄清之境,而在李清照笔下,梧桐又逢上了细雨,梧桐叶宽大,细细密密的雨珠在梧桐叶上一点点汇集,再一滴滴滑落下来,由此才有“点点滴滴”的效果。
“愁苦难捱,又逢上秋雨霏霏,怎会不伤怀?”李煜喃喃着,相较来看,竟觉此时光景是分外眷顾他了。
长孙皇后第一次见这样清丽婉约的词,又兼作者是个疑似被负的多情才女,天然便生出几分同情,不由得心疼道:
一滴滴,一声声,仿佛将时间都拉长了,当真是度日如年。
【所以总结一下,李清照这首词主要运用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两种手法,先以一组叠字折射出自身的凄凉孤寂,再以一系列典型意象渲染悲凉的气氛,达到不言愁而字字是愁的效果,最后的结句直接发出半生孤寂的慨叹,而此情此景,又远远不是一个“愁”字能简单概括的。
“为什么?因为赵明诚那个负心汉呗!”
李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