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苏轼可能是叫得不耐烦了,更加大力地拍着门板,高声喊道:
画面震了震,睡着的张怀民当场被震醒,画面戛然而止,众人看着黑漆漆的画面陷入沉默。
永遇乐、声声慢联读序
“后人确实颇为偏爱兄长。”
被偏爱的苏轼本人:……
“偏爱?是指这样胡乱排演的偏爱吗?”他皮笑肉不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苏子瞻便是这样半夜三更扰人清梦的人!”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看向苏轼,脸上明晃晃写着:你不是这样的人吗?
兄弟爱与父子情岌岌可危。
楚棠放出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唐朝。
他没有料错,古文复兴果然是大势所趋!
北宋。
虽然中唐时期韩、柳二人已倡导古文,又以大量创作为古文之发展指出明路,然而晚唐李义山以后,骈俪之风复炽,及至国朝流波未绝,他不喜这些空洞浮华之词,欲再挽颓波,有此笔触,苏轼必是他复兴文风的一员大将!
“怀民亦未寝?他不是寝了吗?”这是刚刚模仿完视频的吃瓜群众。
“那张怀民怎么没有发脾气?还‘相与步于中庭’。”
“嗯……望日将至,我明晚三更来寻你散步?”
【张怀民是苏轼在黄州认识的朋友,虽然这篇小文已经被大家恶搞成了段子,但也有人考据说,彼时张怀民刚被贬官到黄州,苏轼换位思考,担心朋友心中郁结难解、长夜孤苦,特意来找他说话,劝慰于他。】
“原来他们两人同病相怜啊!”
驿馆。
复又想起张怀民同样被贬,黄州偏远,那人乍然到处,心中定然寥落吧!那流放日记写得这样情真意切,估计是对他知之深深,又从他的身上照见了己身。苏轼叹了一口气,希望以后还能遇见这位落难知交吧!
此生何幸,寥落之中能遇得这样一位挚友。
北宋,李府。
“夜游当然可以遣兴啦!那日我与几位姐妹往溪亭游赏,夜色下的荷塘可是漂亮得紧!就是很容易迷路,一不留神我们的舟子都划到池心去了,吓得池中鸥鹭惊翅乱飞,可把我们也吓了一跳!”
“你啊,一天天的心思都在外面,哪有点大家闺秀的样子!”
“你这丫头……”
【不管怎么说,张怀民对苏轼当时的心境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的,这可能就是朋友得天独厚的优势吧!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新的课文学习。】
水镜上应声出现两幅对联,众人纷纷抬头去看——
和他同样想法的人还不少,他们倒是有些不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