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哈哈大笑:“这宋人的杂记写得有趣,苏轼也是个奇人呐!”
北宋。
还未遇到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的徐君猷摇摇头,想象了一下楚棠描述的情景也是一乐。苏轼其人当真有趣,他倒是想见上一见了。
他也不能期待人家被贬啊。
【居士,指的是在家修行佛法的人。白居易也叫香山居士吧!苏轼真还挺喜欢白居易的。】
白居易嘴角微扬,没有人听到别人欣赏自己会不高兴,更何况那个人还是个诗词绝佳的大才子。
王维听得那句“居士”,眼眸亮了亮,联想到苏词结尾的“人生如梦”,忽然有所明悟。
话音刚落,楚棠放出第二则材料,恰好就是王维刚刚吟的《金刚经》。一旁的裴迪看着好友眼中的欣然没有说话,他还是不懂信佛有什么好的,不过苏轼似乎,确实从中得到寄托?
人在痛苦的时候总会向宗教里去寻求解脱,苏轼在定慧院中与僧众一起诵读佛经,后来又造访山寺,佛家的平和圆融慰藉着他,“如梦”一句,已有释音。】
苏轼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他笑着说:“先前父亲雅好佛经,与名僧交游、谈论佛理,母亲亦笃信佛教,宽仁慈爱。我长于父母膝下,经年之后异乡漂泊,竟还受着二老的荫庇。”
苏洵唇角动了动没有说话,这个儿子机敏博学,颇通释典,他向来是欢喜的。只是,一想到儿子最终将目光重又投向那些佛经文字,竟是为了抚平心中惊惶伤痛,他心里就难受得厉害。
白居易似有所感:“彼时东坡之上的我,该是与苏轼一样吧!”向释典中求安宁。
另一边,向来对佛教颇有微词的韩愈面无表情,时下人心动荡,古道不存,九重之上的帝王也溺于佛理,他对佛教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脸色。
这个念头刚在脑子里转了一圈,他就看到楚棠放出下一则材料了:【苏轼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成人后,他也经常与道士交往。他除了自号“东坡居士”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号——“铁冠道人”。】
终南山。
谁不知晓,他李太白最爱寻仙问道。
这话一出,李白和苏轼俱是一笑,他们都知晓,这个水镜是在各个时空同时播放的,不其然的,两位诗人都油然而生一种隔代相交的感觉。
不约而同地,终南山上的李白也向着夜空举酒。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未央宫。
同样要素觉醒的司马相如也竖起了耳朵,除他的作品之外,这还是水镜上第一次出现赋吧!不,他的《子虚》、《上林》只出现过名字,苏轼这赋是独一份的。
不独是他们,汉廷的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