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守了心孝。
这种私怨可能苏轼本人也不记得吧,但这一张嘴确实是给他招祸了。加上司马光退隐洛下,抓不到把柄,其他元老重臣又动不得,自然就盯上苏轼了。】
不妨被水镜被提上一嘴的李定脸色黑了一瞬,苏轼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经他之口一说,无论事实如何,自己的名声便是污了。这样写着,先前得知自己后来做了御史中丞的好心情也没了。
不过经此一遭,苏轼的名声只会更盛吧!
流芳百世的诱惑总是极大的,不知不觉间,有些人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司马光悠悠一叹:“唉,看来是我连累后进同仁了。”
苏辙看向自己的兄长苏轼,欲言又止。苏轼摸了摸鼻子,也觉得有些尴尬。但是,他也不知道李定回去守孝了啊!不就是
【他们用的还是老方法,这里给大家介绍个新人——沈括。】
沈括的头猛然抬了起来:“介绍我?”
【大家对这个名字也许有点陌生,但可能听过他的书——《梦溪笔谈》。这部书的内容非常驳杂,天文地理、气象医药、文学音律等无所不包,能写出这样作品的沈括,学识可想而知。
他还改进了浑仪、漏壶、能够观测天象,改革历法。好多人不是说吗,现在天文学界最认可的就是中国的相关文献,我们国家的天文学真是历史悠久,提到了就得叉会腰!】
“后世竟然如此记我!”
被一大堆专业名词糊了一脸的二苏难得懵了片刻:“这些小道,竟也会被后世推崇至此吗?”
我们明明有领先世界的许多发现,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最后带清又搞什么闭关锁国,直接让自己落后于时代,其后百年屈辱,直到今天,我们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还是欠奉,想想就有些遗憾。
这些话固然是一家之言,不过不少人感觉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历史好像就在走下坡路了,虽然后面有永乐盛世,但出了个堡宗,就e……问就是国运吧。】
李世民难以置信地微微坐直了身体,一张脸疏忽沉了下去:“安史之乱的祸根竟然埋得这么深?!”
他气不打一处来,一家之言也好,祸及后世也罢,百代之后既然有这种说法,就由不得他不留心。深吸一口气,李世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食指轻叩桌面,他道:
他这么说着,其实心里已然有了决断。殿中诸臣都是一路跟过来的,自然心知肚明,当下房玄龄便拱手道:
李世民微一颔首:“然。此策可算作一途,诸卿若再有良策,亦不妨直言。相关事宜,总要群策群力才好。”
君王的话字字入心,诸臣敛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