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唐诗,当真处处是高峰!
曹植:?
父亲,您收收吧。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写得太好了!曲折跌宕,情致婉转,我从未见过如此歌行!”曹丕赞叹再三。
“何止是此句!”庾信赞赏极了:“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以梨花犹带雨露写美人泪落之状,清极艳极。又有‘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怅惘之情毕现矣!”
同徐陵一样,许多人都被诗中杨妃与皇帝的爱情打动了,有人为杨妃的遭遇抱不平:“如花女子,就这般付于尘土,社稷之祸,怎能全怪在女子头上!”
当然也有些人理性嗑cp,比如心中隐有不祥的李世民:“朕怎么觉着这诗里写的故事有几分熟悉。”
话音刚落,李世民的脸当场垮了下去:“怎么又是李隆基!”
【起首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其实是唐诗的惯常套路,和前面杜甫的“武皇开边意未已”是一个意思,都是借汉讽唐。可怜猪猪,不知道为李隆基背了多少口黑锅。】
正在高兴吃瓜地刘彻铁青着脸愤愤不平:“好啊,朕就是这么给你们编排的吗?!”
猪猪陛下气愤不已:“李隆基自己没用还连累朕,欺负我大汉管不了大唐的事是吧!”
该说不说,总是被拉出来指桑骂槐的陛下也挺……可怜的。
司马相如觉得自己该发挥点作用了,要不,也写点文章骂骂唐玄宗?
第二部 分写安史之乱爆发,军中哗变,将士们闹着要铲除奸佞,否则就拒绝行军。看各家分析,这里面应该有太子李亨的手笔,目的就是逼宫。最后的结果是杨国忠被杀,杨贵妃也被以红颜祸水的名义被处死。】
听到这里的李隆基没忍住破口大骂,“难怪此时迫不及待地登基,怕是早就想取朕而代之了吧!”
唐肃宗李亨冷哼一声,对水镜里的揣测不以为意。若当真走到那一步,他确实会起事,父皇既然昏聩,这江山,就该换人坐了。
写他回到长安,见“芙蓉如面柳如眉”,却只能形单影只,“对此如何不泪垂”;写他遍寻“临邛道士洪都客”,“升天入地求之遍”,最后在海外仙山一睹玉容,聊慰相思,最后却仍是只能留下绵绵无绝期的长恨。
楚棠熟练地点开视频,只见高台之上,纷纷扬扬的落雪里,白衣的君王仓皇回头,恰见妃子手捧蓝绸伴雪而来,君王微微怔愣,随即旋身追了上去,伸手想要抓住那一抹蓝绸,就像抓住他一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