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诗能成为英烈之名,是我的荣幸。”
文天祥抱拳,向着虚空郑重一礼:“白为真纯之色,秋月皎白,恰似义士冰心。任贼百般威逼利诱,心志兀自岿然不动,此等心性,某佩服。愿效千古义士!”
德不孤,必有邻!
曹操忆起当年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其后一路攻伐,攻破邺城,袁绍手下谋臣审配拒不受降,面北而死,他曾感叹河北义士何其多也,可听水镜讲述,那郁达夫、瞿秋白、方志敏,个个都是悍不畏死的节义之人,甚至那常常在言语间出现的鲁迅,十有八九也是一位义士。
可惜了……
他要为义士咏歌。
嬴政肃了面容,义士赴死总令人感佩,更何况听言语,瞿秋白既有主政之才,又有生花妙笔,更兼风骨卓绝,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未央宫。
他灵光一闪,禁不住出声:“粪土当年万户侯!”
奉天殿。
他深吸几口气,转而道:“瞿秋白凛然不惧,当真是义士本色!”
朱元璋初时参加过元末起义的红巾军,军中诸人都扎一红头巾,故以此为名,他在想后世是否也和当年的起义军一样。
“际有间的意思,国际就是国与国之间,国与国之间共同的歌?”擅文学的朱柏说出自己的推论。
朱棣沉吟着揣摩:“红军是他们的军队,他唱《红军歌》,或是表明自己愿效军士,为国牺牲;那《国际歌》里,莫非也蕴含着某种节义?”
节义怎么和国际扯上关系了?
这种生花妙笔后来甚至连白居易本人都没法复刻,比如他后来还有一首《听琵琶劝殷律协酒》。
白居易淡笑摇头:“写诗需有神思作辅,哪得那般容易?”
南宋。
未央宫。
江都。
“我苦命的孩子……”
茫茫黄沙下,王昭君怀抱琵琶,怅望身后的汉土,跨过这一步,她就只能是匈奴妇,再不是汉宫人。素手轻抬,她挥弦,哀哀切切的琴声和着塞风呜咽。
咸阳。
【当然了,《琵琶行》这样的神作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唐诗中写音乐的名篇还有两首,好巧不巧,都出现在中唐时期。】
好吧,已经习惯了,你们唐朝人是真的很会写诗。
李贺眼神微动,瘦弱的脸上浮起一抹微笑:“应该是他的诗吧!”
果然是自己。
猜中的李贺笑容顿深了几分,他对韩愈的才华人品都非常佩服,此时见对方的诗上去竟是毫不惊讶,只不知最后一首是谁所作,竟能和此一人并列。
李贺:???我的诗?!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