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这话槽点太多,但到底不敢开麦,只好对着水镜上的文字使眼刀。
【古典文学中代表文人雅趣的蝉,忽然被拉下神坛,走进了千家万户。大雅转向了大俗,折射出郁达夫审美趣味中生活化、平民化的一面。大俗同样是大雅,俗趣与雅趣,统一在了这故都的蝉鸣声中。】
冯梦龙高兴地吟了半句俚词:“门子壁虎儿得病在墙上坐,叫一声蜘蛛我的哥,这几日并不见苍蝇过……平民妙趣,并不比文人雅趣少!”
另一边,张岱对郁达夫的欣赏同样又深了几分:“俗就是雅,雅就是俗,蝉和耗子又有什么分别呢?依我看,郁达夫是个妙人。”
息列索落这个词用得很有意思。秋雨时常会伴随着冷风,落叶随风舞着,雨滴答在耳中就仿佛七零八落似的,写得既有画面感,又有声音感,渲染出一片悲凉。
李世民轻咦了一声:“这市民的意思,与朕想的原是不一样?”
他微微沉思,先前还担心这《故都的秋》之中有黍离之悲,但看文中对所谓都市闲人的描写,却也不是乱离之象。或许这种悲凉,当真是郁达夫的个人审美趣味吧!
故都的秋5
唐朝。
“文人趣性,自取景也可以见得出。”
没有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并高中大学等一系列开学典礼的裴迪自然不知道这句话在未来的风靡程度,甚至觉得还挺朗朗上口。
“屋角、墙头、茅房边、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郁达夫对北平的记忆与这些果树相关,可细究起来,却是不那么美好。
太极宫。
他觉得有些怪异,向来都其他诸国来大唐学习,后世怎么颠倒过来了?没记错的话,那日本,就是后来侵略中国的国家吧?
因为不如,所以要学习;因为不如,所以会被打开国门。
很快就有宫人将舆图取来,李世民看着上面疆域,将目光投向边境:“倭国、新罗……这些国家未来的国力都会胜过华夏吗?”
这话说得不甚委婉,李世民听着心惊,又想起先前曾听到的鹰酱、老大哥,这世上未曾知晓的国家尚不知凡几,若将它们俱看作河道中的舟子,则如今华夏所走每一步,分明都关涉后世!
长孙无忌拱手:“陛下圣明!只所遣之使,职责如何,尚需与诸僚商议,再做图谋。”
长孙无忌一愣,也反应过来:“在各地设置官学,倒不失为育才的好法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似为上下一体,若陛下推论不差,那岂非地地皆有此四学?!”
但是但是,规模如此庞大,那培养出来的才人士子又该有多少?对国之助力又该有多少?想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