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
他的眼中露出些许萧索之意,他觉得自己好像有些能理解郁达夫的心境,自科场受挫以来,自己见得秋月春花,不俱是这般感受么?
张岱对郁达夫的文章也颇为欣赏,他受王学左派的影响,极爱性灵之文,又兼家学渊源,亦善辞章,平日也写些记游记事的小品文。这篇《故都的秋》虽然行文习惯颇为独特,但其中韵味却颇见性灵,毫无匠气。如今看到这一段议论,更是觉得会心不已:
或是哪怕就同他在文中所写的皇城院落里静赏秋色,想来也定然十分美妙。
【从色调来看,蓝和白是冷色调,紫黑色显得有些沉重了,而淡红色呢,又太过热烈,是暖调的,放在庭院的清景中,好像有些不和谐。
选了花色还不够,又要拉几l根疏落秋草来做陪衬,向读者展现他的审美选择,其实也是在展现他的志趣,一种承袭于古代传统文人的雅趣。】
张岱抚掌大赞:“确是如此!”
北宋。
话音刚落,就听到楚棠悠悠补了一句:【由此可见,郁达夫虽然是新文学的名家,骨子里却仍有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
苏轼心情愉悦地摆摆手,低头呷了一口茶,掩盖心下思量。
【说到色彩语言的暗示性,郁达夫和李贺应该可以辩一辩,李贺诗里的色彩运用也非常精彩。】
【李贺的诗风向来以凄艳诡激著称,其中,“艳”即指向他诗中的色彩语言。
他用的颜色都很鲜艳,但是大家却不会觉得热烈温暖,反而是感觉很幽冷,有点中式恐怖的意思。】
他联系李贺的诗作略作思忖,“李长吉被称作诗鬼,诗中啼、泣、血、坟、鬼灯、幽萤、山魅等字眼屡见不鲜,又辅以冷红、老红、残红、寒绿、颓绿等色,读起来确实如入幽冥之境。”
苏辙想了想,突然觉得后背微微发凉。嗯……暂时有些不太想读李贺的诗了呢。
李世民对李贺这个名字有印象:“先前讲杜甫时似乎提到这李贺是唐室宗亲,他的诗怎的这般凄艳诡谲?”
从《望岳》到《登高》,记述了家国的离乱。李世民的心不觉沉了沉。
太极宫。
三国。
曹操看着神采奕奕的四子,不自觉露出欣慰的笑意,这种诗句才是他的儿子该写出来的!再次在心里将《燕歌行》与《白马篇》对比了一下,曹操觉得还是子建更顺眼。
想起先前被透露的继承人的问题,曹操不禁又露出了老父亲般的忧伤。
等到守孝期满,他去参加河南府试,一举获隽,只待年底,就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这是他离理想最近的一次。然而,堵住他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