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司马昱联合了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一干世家就是为了抵抗桓温。
桓温虽贵为大司马,统领晋国精锐之师,名满天下,广结天下英才,但他在朝廷中的实际支持力量并不牢固。事实上,他在朝廷的高官之中,几乎寻不到可靠的盟友。”
慕容冲道:“我是要火中取栗?”
封孚微笑着点头,缓缓道:“将军在江南,首先要做的就是站稳脚跟,结交各方势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朝廷的动态,洞察各方势力的意图,寻找最佳的时机。”
封孚继续道:“入建康后公子便要开始韬光养晦,凡事不可出头。”
慕容冲问道:“不是让我火中取栗吗?”
申胤解释道:“处道的意思是近几年桓温和朝廷的斗争会愈演愈烈,但是桓温最终不会成功。
臣早在枋头之战时便与吴王说过,桓温现在的势头,似乎大有可为。但以我的观点,他心定不会成功。因为晋朝皇室衰弱,桓温专制其国,晋廷朝臣未必和他同心。所以,桓温得胜,是晋臣不愿见到的结果,一定会千方百计阻饶其事。
这一时间公子根本没有能力去站对,也没有能力去影响朝廷政局。所以就要韬光养晦,一切事务交由范阳王,范阳王就是公子的一张明牌,也会是他们最大的拉拢对象。
甚至于为了对抗桓温,让范阳王染指兵权。”
封孚道:“申胤所言不错,我估计未来能够有能力,有名望宰执朝野的怕是谢安石。”
“谢安?”慕容德道。
“正是!
“谢安少年时,得到名士王蒙及宰相王导的器重。后来,拒绝应召的谢安干脆隐居到会稽郡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门便捕鱼打猎,回屋就吟诗作文,就是不愿当官。
但当时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说:“安石(谢安字)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他肯定会应召。”
陈郡谢氏崛起迅速,谢安虽然隐遁山林,但其名声超过了谢万,有任宰辅的声望。
后来有人说谢安石不肯出山做官,将怎样面对江东百姓,而今江东百姓将怎样面对出山做官的谢安石呢!
所以臣以为将来的谢安石必定是晋国朝野宰执之人。而这个时期就会是桓温失败之后。而将来,谢氏也会成为一个庞大的政治门阀。
我看依着桓温的野心晋国将会有一大危险,但是最终依旧能够化解。公子前期可以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