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电影频道也还是没别的公司愿意接《彗星来的那一夜》。
\n
现在观众就爱看大片,《彗星来的那一夜》不是名导,没有大咖,也没有大场面,八个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就是倒贴发行费,人家也不愿费心思费精力做。
\n
但李秋棠还没有放弃,他还在给各大小电影公司投简历寄样片,约见面。
\n
做电影就是这样,挫折是常有的,怕挫折和失败就不要做电影。
\n
在假期前,他终于得到一个来自光鲜的机会,而且见的还是光鲜影业总裁张钊。
\n
光鲜以前做娱乐节目和广告,著名的《中国娱乐报道》《音乐风云榜》就是光鲜的节目。
\n
光鲜很早就想进军影视,但一直迈不开腿,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有内部掣肘的因素在。
\n
电影就更不敢做了,光鲜影业04年就成立了,如今还没拿出成绩单。
\n
李秋棠能直接见到总裁也不奇怪,因为光鲜影业此时就是个草台班子,张钊有心做电影,但空有一身功夫,施展不开。
\n
李秋棠带上自己的简历,带上自己以前的短片光盘,还有《彗星来的那一夜》的拷贝光盘,来到了光鲜大楼,见到了张钊。
\n
张钊并没有因为李秋棠还是个年轻学生就轻视他,反而很耐心地听李秋棠讲自己的短片,讲自己拍摄的故事,当然还有《彗星来的那一夜》。
\n
张钊也说李秋棠胆大包天:“毕业作业拍长片,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个,不怕折了?”
\n
“不怕。学生作业嘛,成本低,再折能折哪儿去。”《彗星来的那一夜》最大的成本来自胶片,王勃学两个礼拜烧了他140盘胶片,他倒是拍过瘾了,李秋棠当时心疼地直搓牙。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