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设计思路、技术、材料,三项最基本的条件兼备,剩下的便只剩实践了。
\n
锻造室内整日传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
\n
在炎热的旱季,长期与火焰与烧红的金属接触可不是好差事。
\n
每天离开锻造室,陈舟的衬衣都被汗液浸透得如水洗一般。
\n
不过他的努力和汗水并没有白费。
\n
……
\n
1662年6月23日,一把组装完成的崭新枪械映射着炉火的焰光,摆在了锻造室内的长桌上。
\n
如果说最初设计时陈舟还是以霍尔式后装枪为样本,设计这把枪械的。
\n
到真正完成制作后,由于这把枪改造的幅度太大,结构太多,便已经完全不能叫霍尔式后装枪了——
\n
可以说它是强化版的霍尔式后装枪,也可以叫它丐版毛瑟步枪。
\n
技术方面的限制,使得这把枪虽有螺旋形膛线,却未采用金属壳定装式枪弹,也没使用无烟火药,弹头也不是被甲式,更没有可以装填更多定装子弹的弹匣,所以不能称之为完全体的毛瑟步枪。
\n
当然,在许多方面的表现,这把枪还是能与毛瑟步枪对齐的。
\n
譬如说相对霍尔式后装枪大大缩小的口径。
\n
据陈舟所知,霍尔式后装枪的口径约有14mm,这巨大的口径也是导致它精准度低射程不够远的原因之一。
\n
而受限于现代军工生产的枪管,陈舟这把枪的子弹口径只能做到7.62mm左右。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