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骑在雪白的战马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在他身后,十八万大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浩浩荡荡地向着燕国都城邺城进发。队伍中,军旗招展,“赵”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气势恢宏。
收降韩猛的八万五千人马后,赵云迅速将降军分散,妥善安置。留下吴懿率两万上党军镇守荡阴县城,稳定后方。随后,他便带着这支庞大的军队踏上了征途。
赵云目光如炬,时刻关注着军队的行进情况。他身旁,庞统手摇羽扇,神态悠然,不时与赵云低声交谈,商议着行军策略。
大军所过之处,魏郡沿途县城纷纷归降。这些县城规模较小,城中守军不过几百人马,面对赵云的十八万大军,犹如螳臂当车,根本无力抵抗。当赵云的军队逼近时,县城的守将们纷纷打开城门,献上降表。赵云对这些归降的县城采取了安抚政策,留下少量士兵维持秩序,确保百姓的生活不受影响。
又行了几日,大军终于抵达邺城郊外。赵云下令军队安营扎寨,准备与城中守军展开一场决战。营帐连绵不绝,宛如一片白色的海洋。将士们磨刀霍霍,严阵以待,整个营地充满了肃杀之气。一场决定魏郡归属的大战,一触即发。
逢纪在府邸中来回踱步,案几上的茶盏早已凉透,他却浑然不觉。当斥候跌跌撞撞闯入,带来赵云兵临城下的消息时,他手中的书卷“啪”地掉落在地,脸上血色瞬间褪去。
数日前,得知韩猛被困荡阴县城的消息,一股不祥的预感就如阴霾般笼罩在逢纪心头。韩猛手中的十万大军,是邺城抵御外敌的重要屏障,一旦有失,邺城便门户大开,赵云的大军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当时,他一刻都不敢耽搁,立刻修书向袁绍求援,满心期盼着主公能迅速回援,化解这场危机。
可如今,短短几天时间,赵云的大军竟已兵临城下。逢纪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局势为何会恶化得如此之快。韩猛的十万大军究竟遭遇了什么?是全军覆没,还是已然归降?这些问题如同一把把尖锐的钢刀,刺痛着他的心。但此刻,他已无暇顾及韩猛的死活,邺城的安危才是重中之重。
“来人!”逢纪声嘶力竭地喊道,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慌乱,“速传吾命令,紧闭城门,加强城防,没有吾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城!”
待传令兵匆匆离去,逢纪瘫坐在椅子上,冷汗从额头不断冒出,浸湿了衣襟。他深知,邺城虽城墙高大坚固,但城中守军数量有限,且士气低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