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陛下刚刚提拔上来的,而现在,就出现了这么大的人事变动,且吏部一点响动都没有。
难不成今日之事,是陛下早有预谋?
不少官员开始不由自主的冒出这个念头。
“诸位爱卿,今日内事稍安,该定外事了!”
“瓦剌鞑靼四路大军来犯,这四路到底是哪四路?”
“我大明朝又该如何应对?”
“兵部,讲讲吧!”
刘禅直接点名。
“陛下,根据前线斥候和大同宣府等军镇快马传回来的消息。”
“瓦剌鞑靼兵马共分四路:”
“第一路北元蒙古大汗,脱脱不花率军攻辽东!”
“第二路鞑靼太师阿剌知院攻宣府!”
“第三路瓦剌太师,首领也先入寇大同!”
“最后一路,斥候探得有两千瓦剌骑兵,直奔甘州而来!”
兵部尚书邝埜禀报道。
“两千骑卒奔甘州,这倒是清晰,只是为何人数这般稀少。”
“莫不是这第四路是在虚张声势?”
刘禅皱眉问道。
“陛下,臣以为,应该就是虚张声势,两千人,且缺乏重型军械,如何能撼动甘州?”
“这一路应该是也先用来迷惑我朝的。”
于谦说着。
“嗯!”
“这第四路人数倒是清楚,那其余三路敌军呢?”
“为何只有领军主将而不知其兵力?”
刘禅问道。
“陛下,其余三路,到底有多少蒙古骑兵,尚不明朗”
“辽东之地尚远,实难探查,不知到底是不是在虚张声势。”
“而宣府和大同城外,斥候和两地军镇禀报,目之所及,铺天盖地,烟尘蔽日,旌旗飞扬,起码逾两万之众!”
“这还是只是宣府军报,大同军报,瓦剌大军策马奔袭,绵延近百里,似倾巢而动。”
“恐有五至十万之众!”
邝埜说着。
“到底是五万还是十万?”
“一个军情奏报,敌军兵马,模糊不清就算了,大致预估,能估出近两倍的差额。”
“军情如火,朕真的想不明白这大同守将在想些什么?”
刘禅怒道。
“陛下,边地将领在想什么,臣大致能猜到一二。”
“北地军政混乱多年,又是军械倒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